防止超重与肥胖防止超重与肥胖.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防止超重与肥胖防止超重与肥胖

防止超重与肥胖,保持正常体重。如果体重指数(BMI=体重 (千克)÷身高(米)的平方]大于等于24为超重,大于等于28为肥胖。经常测量血压,可以及时发现无症状的早期高血压,并及时治疗。 一旦患了高血压,绝大多数病人是终身的,必须遵照医 嘱,坚持长期服药。高血压病人可以少吃一顿饭,可千万不 要少服一次药。除药物治疗外,非药物治疗也很重要,主要是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经常锻炼、控制体重、生活规律、避免情绪波动及过度劳累等。 30.积极防治冠心病 供应心脏血液的动脉叫冠状动脉。如果冠状动脉变得 狭窄或堵塞,心脏的血液供应就不足,就会发生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病因有多种,但绝大多数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容易促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的因素有:血脂过高、高 血压、肥胖、糖尿病、精神 紧张、容易冲动、缺少体 力活动、经常吸烟和遗传 因素等。 轻症冠心病,病人可 以完全没有症状,发现要 靠心电图检查。最常见的 冠心病是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还可表现 为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等。 如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有心绞痛发作的可能:①发作时,胸骨后有压榨性、窒息性或闷胀性疼痛感觉,疼痛可向左肩、左背、左上肢放射。②发作时被迫静止不动,面色苍白,重者出汗、呼吸困难、头晕、脉象细速。③在诱因下发作,如体力活动、饱餐、受寒、情绪紧张或过分激动。④发作时间1-15分钟,多数为3-5分钟,缓解后如常人。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口含硝酸甘油或其他抗心绞痛药物。老年人的心绞痛往往为不典型发作,疼痛有时不确定,应予以重视。 如心绞痛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与原来相似,但疼痛程度加重,时间延长,或服用抗心绞痛药物不能缓解,应考虑是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发作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并立即打120急救电话求救。 预防冠心病要从小开始,积极防治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症等会导致冠心病的疾病;不吸烟,不酗酒,饮食要合理,做到低盐、低糖、低脂;要经常参加体力活动或锻炼,适量运动可改善冠状动脉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保持乐观情绪,精神刺激、情绪激动、心理紧张等均可导致诱发冠心病。 中风,医学上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其病根在脑血管,一旦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就会引起部分脑组织缺血、水肿,甚至坏死。发病后病人迅速出现昏迷、半身瘫痪、讲话困难等严重症状,直接危及生命。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是 导致脑中风的最主要原因。过度疲劳、情绪波动、用力过猛、饮食不节、酗酒、气候寒冷等是常见的诱发因素。 中风虽然发病急骤,来势凶猛,但多数病人事前都多少会感觉到一些先兆症状。这些症状常在发病前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如果病人出现下列症状,都提示有中风的可能,应引起重视,尽早去医院诊治。 中风的主要先兆症状有:1、突然头晕或剧烈头痛。2、突发一侧肢体发麻,或面麻、舌麻。3、突发偏瘫,一侧肢体无力、活动不灵,走路跌跤或晕倒。4、头痛突然加重,由间断性边为持续性。5、说话吐字不清、流口水。6、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或智力衰退。7、性格一反常态,如变得沉默寡言或多语急躁。8、全身无力,出虚汗,低热,心悸或胸闷不适。9、突然恶心呕吐,有时伴有打呃不止。10、整天想睡觉,呼之而醒,也有人表现为失眠。11、肢体某一部位突然跳动或抽动,不由自主,时发时停。12、突然看不见东西,或觉得眼前一片黑蒙,视物不清,或突然一时性失明。 中风一旦发病,多数很难完全治好。预防中风的关键是,平时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有效防治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易患因素。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异常性疾病,其主要标志是病人血液里的含糖量增高。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吃得多,饮水量多,尿量多,体重减少。病情严重后可出现视力减退或失明、四肢麻木或者疼痛、中风、心肌梗死、阳痿、肾功能衰竭、足部损伤后溃烂不愈甚至坏死需截肢等并发症。现在,许多中老年糖尿病人并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典型症状,常在发生并发症后去医院接受检查时,才偶然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此时并且已相当严重了。因此,糖尿病具有十分隐蔽的特点,定期体检,化验血糖很有必要。 得了糖尿病,要正确对待,并终身治疗:既不要悲观失望,也不要满不在乎;在医生的指导下,认真执行各项治疗措施,不要怕麻烦,要讲究实效。只要治疗得当,绝大多数病人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 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措施,直接关系到病人血糖的稳定和病情的控制。要强调限制总热量,病人要根据自己体力活动的需要,请医生帮助计算出每天应该吃多少主食,多少副食,每餐应当吃什么等,并严格执行。那种认为主食吃得越少越好的观念是错误的,主食吃得过少容易引起代谢紊乱和体质下降。 糖尿病不可能治愈,病人必须坚持每天服药。服药的目的是减少并发症。各种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