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隋唐时期的教育隋唐时期的教育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教育
从公元3世纪到6世纪的魏晋南北朝300多年间,中国处于朝代更迭频繁,战争连绵不断,安定的时间短,统一的时间更短的混乱时期。直到公元581年,杨坚灭北周而建立隋朝,589年又灭南陈,才结束了长达300多年的社会动乱,实现了南北统一。隋唐两代统治者,在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在经济上减轻农民负担,为封建教育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如果说,汉代是我国封建教育的确立时期,那么,唐代则是我国封建教育的完善时期,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有突出的地位。这一讲我们先来了解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在此基础上考察其官学制度的继承和发展,最后重点了解发端于隋朝,一直延续了1300多年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度。
一、?????
自从汉武帝确立“独尊儒术”的政策之后,儒学定于一尊,曾促进了经学教育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玄学、佛教和道教相继兴起,儒学一度衰弱。
[补充材料:玄学,是由于当时研究《老子》、《庄子》和《周易》这三本号称‘三玄’的书而得名。玄学家们崇奉老、庄,采取思辨哲学的形式,提出有无、体用、本末以及自然和名教等范畴;对天人关系问题,也赋予了新的涵义,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把人们引向更神秘、更玄远、更虚无缥缈的理念世界。它开辟了一代哲学新风,标志着我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玄学,是魏晋时期封建统治阶级主要的意识形态。当时代表豪强门阀士族地主阶级利益的司马氏和代表庶族地主阶级利益的曹氏两个官僚集团之间,进行了鲜血淋漓的残杀,当权人士得失骤变,生死无常。在这种情况下,豪强门阀士族地主阶级悲观失望,消极颓废。他们感到前途无望,也觉得无可如何,只好竟日谈玄,并放浪形骸,纵情享乐,寻找精神寄托。当时庶族地主阶级由于对政局不满,也竞日纵酒谈玄,行为放荡不羁,并公开发表攻击名教礼法的言论。
玄学大风行时期,也是道、佛两教的大传播时期。道教是从先秦、两汉炼长生不死药的方士、术士、神仙家发展而来的,在东汉末年成立。它是中国固有的宗教,开始在民间流行,称“五斗米道”或“太平道”。道教的法术是炼丹和画符。炼丹炼的是长生不死药和黄金,这投合豪强门阀发财、长生、升仙、永享幸福的贪欲,画符可以驱妖、招神、祭鬼、治病,这不需要什么本钱,就可以在民间广泛地传播。道教和玄学共同崇奉老子,这是二者的共同之处,但它们又有不同点:玄学是一个学术团体,尊老子为学派领袖,道教则是一种宗教,尊老子为教主。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到了隋朝统一中国后,重新重用儒学,儒学又开始复兴。
(一)崇儒兴学思想的重新确立
1、隋朝:积极促进南北儒学的合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的动乱和玄学、佛学的冲击,儒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研究风格,“南人简约,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隋文帝即位后,认识到儒学在人们思想中的地位。曾在牛弘的建议下,广泛征集儒家经典。隋炀帝时又将儒家经典加以整理、分类,分为甲、乙、丙、丁四目,分统于经、史、子、集四类,成为后来史籍分类的正统方法。隋朝借全国的统一,积极促进南北儒学的合流,使南北儒学的不同特点逐渐溶合。这是经学教育的一个改革和发展。到了唐朝,这种趋势继续发展,儒学的地位更加提高了。
2、唐朝:重新确立儒学的统治地位。[教材P149]
唐朝的历代帝王更是从多方面确立和抬高儒学的统治地位。
(1)将孔子偶像化。唐高祖李渊在开国伊始,即“颇好儒臣”,除设立儒学外,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下诏崇儒,令有司于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各一所,四时致祭。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还曾亲自到国子学参加“释奠”礼。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元年(公元628年)曾下令取消周公祠,专立孔子庙,称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贞观四年曾诏各州县学皆立孔子庙。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追封孔子为文宣王,把孔子抬高到帝王的地位,并在次年亲自赴国子监观礼,并定为常制。
(2)重用儒家人才。唐太宗李世民在当秦王时就在王府内设立文学馆,召集名儒房玄龄、魏征、杜如晦等十八人为学士。即帝位后,又设立弘文馆选拔天下儒家学者虞世南、褚亮、姚思廉等各以本官兼学士,同他们讲论经文,商讨政事。贞观十二年(公元639年)设崇贤馆,招集儒生研究经术。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诏天下诸州,大量征集有学识的儒生为学官,大力提拔精通通儒术的官员,让他们居于高位以奖励儒生学者。如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又多次下诏(如《求儒学诏》),命令州县及百官举荐通经的人才。
(3)统一儒家学说。唐太宗基于适应政治上统一的要求,认为儒学多门,章句繁杂,诏国子祭酒孔颖达等撰成《五经正义》一百七十卷,几经审订,颁行天下,定为全国各级各类官学的统一教材,而每年的明经科举考试都以此为准。唐朝统一经学的工作也还表现在《开成石经》这一盛举上。这部石经是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所立,共分十二经(只缺《孟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