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日甲午战争”及其《马关条约》是日本军国主义猖狂侵略、屠杀、劫掠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是满清政府腐败昏庸、妥协投降、卖国苟安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华民族蒙受巨大灾难和耻辱的事件;是炎黄子孙心灵深处永远的耻、痛、恨。 120年前的这场战争,就是压在中国人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就是横亘在中国命运之途的一道大坎儿,就是留在中华民族记忆中的一个噩梦,就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永远滴血的伤口。 今年,又逢甲午。中国,又被触痛。为了痛定思痛,为了噩梦不再搅碎好梦;为了坎儿不致成为跨不过去的鸿沟;为了伤口不再被戳,为了流泪的人不再流血,为了流血的人不再流泪……。今天,走在复兴之路上的中华儿女们,应走进历史,反思反省,回应现实关切,倾听未来呼唤;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勿忘国耻、抗耻拒辱,矢志强国。 岁逢甲午,狼烟犹在。我们无权不殇思! 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即1894年至1895年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因战争爆发在旧历甲午年,故名甲午战争。丰岛海战是战争爆发的标志。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政府诱使清政府派兵,为自己出兵朝鲜制造借口。6月,中国军队在叶志超、率领下相继入朝,约2千人屯兵牙山。此时朝鲜局势趋于稳定,清政府向日本建议双方撤军。日本反而增兵,并提出干涉朝鲜内政的所谓“改革”方案。7月23日,清军被迫增派援军。同日,日军侵占朝鲜王宫,反动政变。 7月25日,日军在丰岛海面突袭清军运兵船,29日又进犯驻牙山清军。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甲午战争中,中日双方先后进行了平壤、黄海、鸭绿江防、金璇、威海卫、辽东等战役的较量,清军全线失败,北洋舰队全军覆灭。1895年4月17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其主要内容为: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赔银2万万两;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地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等。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它也成为近代中华民族觉醒的重要转折点。 提纲 一、甲午战前中日局势 二、战前中日两国国力比较 三、日本蓄谋发动战争 四、甲午战争的影响 五、甲午战争清朝失败的原因 六、甲午战争惨败的教训 一、甲午战争前中日局势 ??? 1、日本的既定国策 早在1868年,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伊始,即颁行诏书,宣称“开拓万里之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志在向海外扩张。 19世纪中后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产业革命出现高潮。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资源匮乏、市场狭小,急需占有资源、充实资本、输出商品。加之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的尖锐,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因此日本政府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实现所谓的“八纮一宇”。 为此日本上下统一思想,厉兵秣马、真抓实干,紧锣密鼓的进行全方位的战争准备。 1868年明治维新后,近代中日两国签订了第一个条约《中日修好条约》,第一款就说:“嗣后大清国、大日本国信敦和谊,与天壤无穷。即两国所属邦土,亦各以礼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获永久安全。”这是一个平等的条约。 然而,在条约待批期间,发生了琉球船民遇害事件。1871年12月,琉球船民因风漂流到台湾,其中 54人被台湾土著(即“原住民”)杀害,其余由清政府护送回国。当时的琉球是清朝属国,对此并未提出异议,事件就此平息,日本政府也不知道。第二年日本使者到中国换约,从清政府邸报中看到此事,于是一面向本国报告,一面到总理衙门交涉,试探清政府对琉球、台湾的态度。总理衙门回答说:“二岛(指琉球、台湾)俱我属土,属土之人相杀,裁决固在于我。何预贵国事,而烦为过问?”这本来说得很好了,偏又画蛇添足地说:“杀人者皆属生番,故且置之化外,未便穷治。”这下叫日本抓住个把柄,拿“化外”二字大作文章,说台湾土著的居住地不是中国领土,借口进攻台湾。 1874年1月,日军在台湾琅峤登陆,开始了对台湾的进攻。对日本来说,这次行动相当冒险,不仅当时中日国力悬殊,国际舆论也不支持。战争至8月,日军增至3600人,但仍进攻不利,酷暑疫病,士气低落。此时日本看到胜算太小,就派了公使大久保利通到北京,争取体面地结束战争。 9月日本公使来华后,先是虚声恫吓,后来又表示结束战争的“诚意”,说日本出兵台湾费尽财力,中国也不能让日本军队空手而归,应当支付一些兵费然后日本撤兵,这样双方面子上都过得去。清政府觉得在战争中处于优势,以赔钱来结束战争说不过去,而又不想为“化外生番”费太多精力,也想息事宁人,就表示可以考虑对在台湾“被害之人”酌情“抚恤”,等于承认了赔款的原则。在10月31日签订的《北京专约》中,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气动技术论文.docx VIP
- GB/T 22081-2024网络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控制.pdf
- DISC性格测试题完整版(附:详细分析).doc VIP
- YYT 0661-2017 外科植入物 半结晶型聚丙交酯聚合物和共聚物树脂.docx VIP
- SUNTEX上泰仪表-在线PH-ORP变送器PC100和PC110操作说明书.pdf
- 物业企业安全风险管控责任清单.pdf VIP
- D5865-19 煤和焦炭总热值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Q_572288222.1-2018含N-P笼型大分子膨胀型阻燃剂.pdf
- 2025湖南高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docx
- 危化品企业20项重大隐患判定标准.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