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谷传课文教学(张江集团学校)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 “你虽然一番好意,但是从这里到儋州那里数千里,又要过海,不是老人能办到的事。” 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 他说:“我自认为还不会马上死,你别阻止我。”我挽留他,他不答应。 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 我查看他的银袋里,没有几千钱了。我虽然也正好穷困,还是勉强资助送他走了。 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 船到了新会,有个南蛮差役偷了他的包逃跑,在新州被抓获,巢谷跟着他到了新州,就病死了。 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我听说之后,失声痛哭,我遗憾他没有听我的话,然而也对他没有听我的话却坚持完成自己的志向感到惊奇。 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 我住在南方,和蛮夷住在这里,大概也要死在这里了。虽然知道他的贤德,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发扬他的事迹呢? 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我听说他有个儿子叫巢蒙,在泾原军中,所以只能为他立传,改天用来交给巢蒙。 谷,始名榖,及见之循州,改名谷云。 巢谷起初叫巢榖,等到在循州见过之后,改名叫巢谷。 * 且乏困时,他不顾高龄,慨然出眉山,坚持徒步来访。 * 巢谷传 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 为官后屡遭贬谪,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轮、辐、盖、轸(zhěn),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轼) 整体感知 概括文章各段大意 第一段:介绍巢谷的生平,少年时弃文从武; 第二段:介绍巢谷与韩存宝的交往,韩存宝临终临终托以后事,巢谷冒险送银; 第三段:巢谷与苏辙的关系; 第四段:巢谷万里徒步访二苏;巢谷去南海访大苏,不幸途中病死,作者为之痛哭; 第五段:为巢谷作传的缘由。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主要写了哪三件事?以简洁的语言来概括。 ①巢谷弃文从武。 ②巢谷与熙河名将韩存宝的金石之交,为他冒死送银。 ③巢谷与苏辙兄弟的交谊。在他们远谪岭南时,谷却自眉州“万里步行”相访,结果死于途中 (弃文从武) (冒死送银) (徒步访友) 巢谷的品质 韩存宝评价巢谷: (1)巢谷值得托付 —— “相与为金石交”、“许诺…… “ 怀银步行,往授其子” (3)巢谷机智、有胆略、低调 ——“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 “变姓名” “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 、“人无知者” “非君莫使遗之者” (信守承诺) (忠义) (机智,有胆略) (处事低调、不事张扬) 小结:巢谷拥有不同寻常的才能,并且重视信诺,有胆略,而不事张扬。 巢谷的品质 苏辙评价巢谷: 苏辙为何称他为“古之人”? 予之在朝 …… 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 予以罪谪、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见…… 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 ——有情有义、言出必行 小结:富贵不攀、贫贱不移,有情有义、言出必行 “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 ——不慕权势、贫贱不移 对比手法 1、巢谷自身前后作为的对比:苏辙“在朝”而巢谷“浮沉里中”, 巢谷“未尝一见”; 苏辙兄弟“以罪谪”之时,巢谷“徒步访”。 2、巢谷与他人行为的对比。苏辙兄弟遭贬谪后,官员们“皆讳”与他们交往,亲友“无复相闻”;而巢谷“独”“万里步行”拜访。 两组对比,突出巢谷轻权势、重情义的古道热肠。 详略安排 为什么要写巢谷弃文从武之事? 写巢谷弃文从武之事,使巢谷的形象更全面立体,说明巢谷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巢谷认为独立自存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 为何略写? 本文的主旨是要表现巢谷轻权势、重情义的优良品质,后两件事例详写是作者着重展现巢谷在与朋友的交往中表现的“信”“义”,而第一件事是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全面,并非重点,所以略写。 写作意图 1.作者为什么要为巢谷立传? 知巢谷之贤 扬巢谷之名 斥世俗之风 2.《巢谷传》表达作者对巢谷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