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央视前副台长陈汉元
央视前副台长陈汉元:一只电视界的他走进来的时候,左手提着皮包,右手拄着一把黑色的长伞。深色西裤,白色衬衫,银灰色的头发一丝不苟地往后梳着,仿佛从影视剧里走出的一位清俊儒雅的长者。
央视“影视之家”的这家咖啡厅,竟然没有任何热饮,陈汉元让服务员倒了一杯白开水,然后不紧不慢地跟我聊起来。他显然对这里很熟悉—白开水与黄褐色的老式桌椅,也许20多年来就不曾变过。
陈汉元身体不大好,5年前得了帕金森症。他自称离老年痴呆越来越近,“经常会说些痴话,糊涂的话”。
近来,他的“糊涂话”又多了起来。“中国电视缺少真正的新闻”;“央视再不改,就该关门了”;评价老搭档赵忠祥:“怎么找这么一个老头来主持如此时尚的综艺节目......这样请他去是出他洋相”。
这些话,在网络上传开后,很多电视圈外的人被这些“出位”的话所吸引,有人惊愕地发现了一只电视界的“牛虻”,有人目睹了陈汉元在公共领域的“复活”—而熟悉的他人说:陈汉元一直就是陈汉元。
纪录片界的“老爷子”
几年前,我在北京一次DV大赛颁奖仪式上第一次见到他。他默默地坐在会场,凝视着眼前众多年轻的面孔,没有很多话,似乎在估测这个“人人纪录”的时代。
后来,他在一次演讲中谈了对DV的看法。“那么多人对同一个事件进行记录,应该是比较真实和可靠的。”他话音一转,“现在的纪录片,相当多是虚构的,是虚假的。这给后人留下了麻烦,后人要花很大力气、投入大量资金来进行甄别。”
这个看法,从他口中说出实在石破天惊。陈汉元在中国电视纪录片界是什么地位?那是“老爷子”—50多岁开始,很多人就如此称呼他了。
1995年,在读研究生的石屹要做一篇论文,先后采访了20多位国内纪录片界的人士。这些人告诉她:“你一定要找陈汉元,要不你说不清楚。”
现在已是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的石屹说,虽然陈汉元近期发表的一些言论引起诸多争议,但陈汉元的真正价值并不在此。“他好像是为电视而生,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改变了中国电视节目的样式。”
这种改变首先是在纪录片领域。1980年4月,中央电视台和日本佐田雅仁企画决定合 拍电视纪录片,几番周折之后,总撰稿的任务落到了陈汉元头上,制作出了后来轰动一时的《话说长江》。在这之前,他的《收租院》、《下课之后》、《雕塑家刘 焕章》等作品已大获成功,他也升任中央电视台总编室主任。
制作《话说长江》之前,陈汉元提出一个有点“怪异”的要求:所有参与制作的、写稿的人员,一律不许用“爱国”和“爱国主义”这几个词,但是要让观众看了之后,还要觉得这个片子真的是爱国主义教科书。
《话说长江》播出之后,轰动一时。除了摒弃老套的说教式语言,这部纪录片做到了很多 个“第一”。纪录片首次有了主持人,陈汉元找来满头银发的话剧演员陈铎坐在镜头前,“显得有分量”;每周日晚的黄金时间播出,结尾使用“欲知后事如何,请 听下回分解”的评书式悬念,让观众看得欲罢不能。
你很难想象节目有多火—《话说长江》,以及之后的续篇《话说运河》,两者的收视率都曾达到30%,即便近年荧屏最火的《士兵突击》、《潜伏》等电视剧,也难望其项背。
1988年,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开拍,当时已成为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的陈汉元出 任制片人。他在央视首次以招标的模式,选出了总编导刘效礼。他给刘效礼的两点意见,再次推动了电视的变革:一是多拍长镜头,保证画面真实,二是大量运用同 期声,“镜头盖一摘下来,话筒就要同步打开”。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纪录片就是陈汉元的“萧何”。
1988年,那部探讨东西方不同文明的政论风格的纪录片播出后,引起轩然大波。当时 陈汉元正是这部片子的总策划。不久,片子的主题遭到了激烈批评,“这部片子引起轰动时我没说跟它没关系;所以,遭受批评了,我也不能说我跟它没关系”。因 此,陈汉元也被调到中央党校学习。学习结束后,他的副台长职务被免去。
丢官之后
丢官了。有人问他感想如何?
他回答得很诙谐:“别人是党校学习后一般都升了官,我是提高了觉悟,免去了职务。很有意思。”央视随后对陈汉元的任命,出人意料:梅地亚宾馆的中方经理。有人提议陈汉元做董事长,陈汉元开玩笑地反问,我因为不“懂事”才被免去,现在又做董事长?
他真的没去,不是抗命,而是再次被火线“重用”。中宣部借调他去做总撰稿,编一些鸦片战争、九一八事变等为主题的教育片。“台里觉得挺奇怪,这个人政治上不成熟,思想上有问题,才被免了,怎么又去做党内教育片的总撰稿?”
有人曾经说,陈汉元如果不当领导,专门去搞创作一定会很有成就;反过来呢,如果不搞杂七杂八的,专门当领导一定也会很好。这种人生角色的穿插与错位,贯穿陈汉元的始终:他电视生涯的下一个角色,是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副主任。
由于正职长期生病,陈汉元成了中心的实际负责人。他策划的电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