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历史人物.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黟县历史人物

黟县历史人物   汪勃(生卒年月不详),字彦及,碧山村人,南宋绍兴二年(1132)进士。初任严州建德(今浙江省)主簿,绍兴十三年入京,升任御史中丞。绍兴十七年,调升签书枢密院兼权参知政事,封新安郡侯,以端明殿学士领外祠俸禄6年。后任湖州知府,有德政,百姓称为“贤哲太守”。辞官归里后,以教育子孙为务。常在青黄不接时,低价售出稻谷,乡民多受其惠。84岁卒,追赐为龙图阁学士。      方德懋(生卒年月不详),佘溪村人。幼时聪明好学。后去福建、浙江读书,与著名学者朱熹同学。南宋孝宗(1163~1188)时,被宣至宫中讲书。曾向孝宗陈述意见,反对与金人和谈。又写了十二条恢复中原的提议,未被采用,就辞官回乡。孝宗重其节义,赐号竹溪先生。    宋乞、朱太 (生卒年月不详),字汝达,蔡村(即倩村)人。善搏击、骑射、膂力过人。世为奴仆,深受压迫,对封建制度极端不满,对于劣绅尤其愤恨。   清顺治二年(1645年)闰六月,宋乞与朱太等暗约全县奴仆,指出:“我们祖辈世为奴仆,子孙长操贱业,不起来反抗,更待何时!”七月,发动起义,占领县城,向豪绅大族索取卖身文契,以求人身解放。各村奴仆,群起响应,分结36寨,互通声气,配合斗争,公推宋乞统一指挥,尊他为“宋王”。起义军军纪严明,不仅对人民群众秋毫无犯,对愿归顺的地主亦保其眷属的安全。因此,不少地主、乡绅,争先献上牛肉美酒到辕门谢罪。知县张昌亮慑于义军的威力,不敢冒然妄动。九月,二都江村财主江雷,勾结汪曰俞,江宗孔等,趁宋乞巡视江村寨时相机行刺。宋乞遇害后,义军在朱太等领导下,继续坚持斗争。江雷畏罪自杀;汪曰俞等人,均被义军惩办。   顺治三年三月,朱太义军再次举起义旗,围攻县城。徽州提督张天禄、知府张学圣带兵前来黟县,血腥镇压,起义军惨遭杀害,朱太等英勇就义。但斗争的烽火并未熄灭,义军分散潜伏山林,不时出动,截杀大户,坚持数年。      黄元治(生卒年月不详),字自先,黄村人,清顺治时两次考中副榜。善书法,曾缮写《皇室实录》。历任江西建昌府,云南大理府、景东府事。在任刑部山东司郎中时,考察民情,平反冤狱。后又出任云南澂江知府。元治为官清廉,嘱令老仆种菜自给,时人称为“青菜太守”。后因病辞官归里,著有《黔中杂记》和诗文集等。     张小泉(生卒年月不详),黟县人,自幼随父学得制造剪刀工艺,在黟开设“张大隆”剪刀店。对于剪刀的锻打、出样、泥磨、装钉、抛光各道工序,都非常精熟,在县内颇有名气。明崇祯年间,张小泉带着儿子近高去杭州,在大井巷搭棚设灶,锻制剪刀,仍以“张大隆”为记。他吸取龙泉宝剑的铸造工艺,选用浙南龙泉、云和的优质钢,镶嵌剪刀的刃口;用镇江特产的泥砖研磨。因此,刃口极其锋利,经久耐用。在乾隆年间,列为贡品。从此生意兴隆。同行为了争夺盈利,也纷纷打起“张大隆”的招牌。为此,改“张大隆”为“张小泉”。但冒牌的依然很多。小泉逝世后,其子近高继承父业,在“张小泉”三字之下加“近记”二字,以示区别。   “张小泉”剪刀的锻制工艺,在杭州代代相传,产品质量愈造愈好,款式越来越美。宣统二年(1910年),在南洋第一次“劝业会”上获得银质奖;民国4年(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二等奖。从此,张小泉的剪刀蜚声同内外,誉满全球,建国以后,三次全国民用剪刀评比,均获第一名。    王楫(生卒年月不详),字汾仲,清康熙时七都(今渔亭镇)人。生平喜交游,善书法,泰山上“巍巍荡荡”四个大字为其手书。他所结交往来的多为当时名士,江西宁都魏禧、桐城钱澄子、南昌彭士望、休宁查士标等,皆有诗文赠答,著有《江栖阁诗集》8卷。      余香(生卒年月不详),字开山,八都(今东源乡)府均村人。少年时因家贫无力入学,专心致志钻研石工雕琢,能制造石箫,石笛,吹奏时皆合音乐旋律。上刻书画、工艺精细,称为绝技。   清乾隆时,黟县知县孙维龙题诗盛赞其才。余香所制作的石箫、石笛、石篪等乐器,不仅在国内视为珍品,且流传到东南亚一带,受到侨胞的赞赏。      奚冈(1746~1803),字纯章,号铁生,际村人。从小跟随父亲住浙江。20岁时,书画出众。当时,乾隆巡视江南,要去杭州,知府为了向皇帝献媚,依湖山之胜,建造园林行宫,要奚冈为其作画,陪衬风雅。奚冈不慕权贵,拒绝作画。知府大怒,即派人把奚冈押入府衙,逼其作画。奚冈气愤陈词:“岂有把人押来作画?头可断,画不可得!”拂袖而去。时人慨然而叹:“尔非童生,乃铁生也。”从此,奚冈就以“铁生”为号,在艺苑中传为佳话。后方伯汪稼门,以赠“孝廉方正”为条件聘为幕宾,也被他婉言谢绝。   奚冈毕生专攻篆刻、书画,他以汉为经,博采文彭、何震、巴慰祖、胡唐之长以为纬,纯用切刀。所作篆刻具有枯涩中寓坚挺之意,以区别于歙派阴柔之风,开创了浙派阳刚之势。与丁敬、黄易、蒋仁,被誉为“西泠四家”;又与陈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