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费名瑶
费名瑶
费名瑶, 生于一九四八年,浙江定海人,现居上海。自幼酷爱书画篆刻,在其祖父费宣若(名化农,号耕云馆主)启蒙下学习诗书画印,打下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文革”之后专攻篆刻。50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不求功利,未到花甲之年,技艺渐入炉火纯青之境。西泠印社会员实力派篆刻家。
二零零三年出版个人篆刻作品集《费名瑶印痕》,二零零九年出版个人专著《游刃金石——费名瑶印痕》,引起各界广泛反响;
目 录
1个人成就
2个人“篆”记—金石情缘
3名家题序
4社会评价
5名家题专
6个人作品
1个人成就
费名瑶,无师承,五十年如一日“闭门造车”创作作品不下二万,直至二零零三年出版《费名瑶印痕》之
陈佩秋观看名瑶篆刻展
后,
马凯夫妇参观名瑶篆刻展
一鸣惊人。各界名人、书画家、收藏家都与其交往,请他刻印,并受中国美协和中国书协领导委托篆刻“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大印,这不是一般篆刻家能得到的荣誉。二零零九年出版《游刃金石——费名瑶印痕》等个人作品集。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二零一零年一月在上海中国画院分别举办《游刃金石—费名瑶篆刻艺术展》,展出了费名瑶从艺50年创作的数百方闲章、姓名章、斋馆印、生肖印、印纽及石刻作品等,最引人注目的是历时数月刻就的《千字文》,成为中国篆刻界以纯篆刻形式在大型展览馆办展的第一人,引起各界极大关注和反响。
王明明、赵长青参观名瑶篆刻展
韩天衡致词
冯远夫妇参观名瑶篆刻展
2个人“篆”记—金石情缘
我一生钟爱篆刻,平时除了应付永远还不清的“债务”,常忙里偷闲,不时翻阅古今书画篆刻作品,以养印艺,不觉也有了近50年印龄。
上世纪90年代,朋友们建议我出一本印集,我觉得自己技艺还不如意,有点情怯,但朋友已经帮我求得谢稚柳先生的题签。当时我刻了约十枚印章给谢稚柳先生和陈佩秋先生,请朋友送去,以示谢忱。《费名瑶印痕》迟至2003年才问世。
有一次书画展,在陈佩秋先生的山水画中我意外发现有两枚一厘米大小的印章:“陈氏”、“佩秋”,正是我几年前刻的印,这才想起《印痕》出版多时,竟然还不曾送去请陈先生指教。陈先生看到《印痕》后说:“印章已用了好多年,但人却从来没有出现过。”不久陈先生的儿子谢定玮先生寻到我万荣路居所,说:“我母亲找了你好多年,当年她从美国回来,在案桌上看到你的印,觉得不错,在她的画上应用很适宜、很融洽,想再请你刻几方,但不知道你是谁。为她刻的小印中的款自然更为细微,用了放大镜才看到‘名瑶’二字,因没有姓,还是找不到人。直到看见你的那本《印痕》才知道你姓费。”谢先生留下了母亲的27方石章,嘱我刻陈先生书画用印。印才刻了一半,谢先生送来陈先生的“竹石蛱蝶”字和画各一幅,说是陈先生送我的手卷,还有一幅《费名瑶印痕》的题签。对我来说,既汗颜,又兴奋,深深感受到陈先生对后辈的关爱。
第一次与陈先生见面是在2006年3月20日,那天正是静安区政协香梅画院正式挂牌日。我去时许多画师正在作画,几位认识我的画师见到我,都说没带印章,叫我帮忙。政协里也备有一些印石,我动刀伊始,便一发不可收拾,一口气刻了18方急就章。当陈佩秋先生来到时,大家不约而同起立鼓掌,令人肃然起敬。陈先生见到我很高兴地说:“你很好,印刻得好,而且从来不为名利……”还跟我并拉上我爱人一同合影留念。陈先生看完我刚刻的印,又对我说:“你怎么住得那么远?你应该走出来,否则人家不知道你的。”又问我:“你现在有没有能力买市中心的房子?”我真不知如何回答。她又对自己身边的庞沐兰老师说:“你去跟区领导谈一下,像这样的人才,静安区应该引进,找一套好点的房子。”做梦也没有想到,人们心目中高高在上的书画大师陈佩秋先生,对一个晚辈竟会如此关心。
几个月后,正在云南的陈先生得知我有意加入西泠印社,却苦于无人推荐,便为我给西泠印社领导写信,并给了极高的评价。入社的事又承刘江先生推荐,当年就被批准,终于圆了我40年的梦。
陈佩秋在名瑶寓所翻看金石书稿
我庆幸能遇上陈佩秋先生这么一位艺术大师,并能得到她特别的关爱。我想:以后我的路怎么走,陈先生已经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
老一辈上海人心里,闸北比较远,几乎没好的住房。陈佩秋先生知道我住在闸北区,第一次见面就关心我的住房问题,令我十分感动。殊不知闸北区早已今非昔比,早在1998年我就买下了1999年被评为上海市最佳房型的错层住房,150平方米并带有一个大花园。由于爱花,十年来收罗的各种奇花异草不是普通公园内都能看得到的。
2009年春暖花开之际,我开车接陈先生一家到我万荣路寓所赏花。其实赏花是假,想让老人家不再担心我的生活是真。从陈先生的表情中,我看到了。[1]
[2]
3名家题序
《游刃金石——费名瑶印痕》序一
费名瑶夫妇与陈佩秋合影
费名瑶, 生于一九四八年,浙江定海人,现居上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