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解析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
【考点8】古 诗 词 鉴 赏
【考纲要求】鉴赏评价 能力层级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010年全国卷Ⅰ12】(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注]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侍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仁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答: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
【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解析】(1)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涉及对素蝶活动的筛选、提取和描写角度的概括。素蝶的活动主要在前三联,考生要准确把握诗句的语意,对蝴蝶活动的具体内容做条分缕析的归纳。后者解答难度较大,需要考生分析诗人描写蝴蝶活动的切入角度,“绕”“避”“隐”“映”“归”“出没”“飞”等词语是解题关注点。(2)注释不是诗人写给读者的,是命题者提供给读者的解答参考,它所提供的信息一定给对解答具有指导意义。鉴赏品评诗歌常提到“知人论世”,本题注释意即在此。诗人“因侍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仁途数起数伏”,不正是借助蝴蝶的不同反应表现出来的吗?
【2010年全国Ⅱ12题】(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
【答案】(1)(3分)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5分)①一句一个场景;②拟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解析】(1)考查概括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结合注释,可知诗人身在颖州,被贬的身世和流寓他乡的哀愁,促使诗人无奈思乡。这种无奈体现在“夜凉”句中,让人读到了凄凉;体现在“路暗”句中,让人读到了迷惘。而酒尽之后的万般思乡之愁更是难以以酒遣除。(2)题考查鉴赏艺术表达技巧。这是一首典型的记梦诗,梦境的创设富有跳跃性,使梦境的表现更显真实。四句诗,一句一景,看似跳脱,实则以一条情感的线索串连,又紧密相连。借千山月、百种花和杯中的浊酒,再加上王质的典故,情景交融,境界顿出。在格律上,此诗又是一首四句皆对的绝句,工巧别致。
【2010年全国新8~9】(11分)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答: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
【答案】8.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9.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关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深入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解析】8题考查对诗歌形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课件.pptx VIP
- 58同城如何发布房屋出租信息?房屋出租技巧?.doc VIP
- (GB国标)GBT 6324.3-2011有机化工产品试验方法 第3部分-还原高锰酸钾物质的测定.pdf
-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 工程制图习题集(第3版)钟宏民 课后习题答案解析.pdf
- 地沟盖板图集02J331.docx VIP
- 美剧剧本怪诞小镇台词本中英文对照精排版第一季第一集.pdf VIP
-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pdf VIP
- 2025年上海市高考语文散文构思题及答案汇编.pdf VIP
- 2023年初中美术课题研究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