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劳务输出和劳务经济发展的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劳务输出和劳务经济发展的思考

对劳务输出和劳务经济发展的思考 劳务经济,是指以劳务输出为主产业链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发展劳务经济是当前区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迫切需要,是广大城乡富余劳动力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的历史时期必然产物和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的新需要和新要求。 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切实加大劳务输转工作力度,积极推动劳务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调查显示,xx劳务输出和劳务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思想观念太陈旧。 两个字:一个是“怕”,一个是“满”。“怕”主要是绝大多数富余劳动力都缺乏对“外面世界”的了解,怕出去受人欺、受人骗。“满”主要是小富即安、小富即满,xx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对较高,生存压力和负担小,即使足不出户,仅靠两亩三分地,虽然吃不饱,也饿不死。据我们对县市区青年就业输转情况的调查,拟就业去向:省外占10.3%,省内占13.8%,本市(县区)占67%,本乡占9.9%。这集中反映了农村富余劳动力陈旧的思想观念:宁守在家门,不愿意外出。 二、外出务工无组织。 调查显示:xx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尤其是向省外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农民工外出大部分都是自发性的,即由亲戚、朋友或已外出务工人员传回信息,然后本乡、本村、本组富余劳动力三三两两结伴外出。截止到2006年上半年,全市输出劳动力总计8.5万人,但有组织输转只有3.7万人次,占全市输出人员总数的43.5%。 自发性外出具有风险大、无保障等方面特点,大部分人员外出后在较短时间内就无功返乡,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甚至还有的被诱骗上当,自身利益受到很大侵害,严重影响了xx劳动力供求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劳务输转的组织性、规范性。 三、职业培训有缺失。 由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普遍都比较低,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0%左右,并且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没有专业技术,外出务工之前也基本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虽然相关部门和单位都在尽可能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但是培训内容和时效性都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从而影响劳务输出的规模、质量和效果。 四、保障措施不健全。 由于务工人员大部分是跨市、跨省的转移就业,工伤、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险存在很大的问题,甚至有的地方根本就无法转移帐户,加之农民工工资水平较低,社会保险缴费率又较高,大部分用工单位不愿意为外出务工人员缴纳社会保险等其它费用。再加上农民工外出就业的相关政策法律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劳动时间、劳动保护、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等方方面面的权益都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针对xx劳务输出的现状,对劳务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下大力气转变思想观念。 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市委的统一要求,把劳务输转和劳务经济发展作为xx的新型产业来培育,不断强化对劳务输转和劳务经济发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真正把它作为一项富民工程常抓不懈。要充分利用各种主流和辅助的宣传媒体和媒介,定期开展关于劳务输转和劳务经济发展相关情况的宣传,包括信息、资讯、项目、典型、进度、成效等。要努力培养各方面的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和引导作用,用外出务工青年成功的典型案例来教育和引导全市的富余劳动力投入到劳务输转和劳务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建功立业。要在县乡两级利用各种宣传资源展开声势浩大的宣传攻势,充分利用报刊、电视、板报、公益广告等各种宣传方式广泛宣传劳务输转和劳务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信息和知识,在全社会形成新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二、切实强化务工人员培训。 县乡两级要结合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类农民培训、巾帼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广大青年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定期不定期地组织跨县、市、省际的劳务经济发展培训和讲座,引进、吸收前沿和最新的劳务经济发展理念,并经常性地邀请劳务经济发达地区和省份相关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和现场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要切实加强阵地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政府投资兴办的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培训基地、职业教育阵地等各方面的培训场地、师资力量、教学手段、培训教材等资源,形成与劳务输转和劳务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劳务培训阵地和体系,并不断地进行调整、投入和完善。要加强劳务培训评价体系建设,规范农民职业技能、农民工外出务工、“绿色证书”培训等方面的培训和认定工作,大力推行外出务工和就业、再就业准入制度,引导城乡富余劳动力和外出务工青年先自觉参加培训并获得相关资格和证书,然后再外出务工或再就业。 三、积极打造特色劳

文档评论(0)

raojun0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