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绪论篇
第一节 学科范畴的内涵、性质、 特点
本课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补充内容而开设,是汉语言文学系本科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掌握有关元曲的基本知识、一般理论及其研究历史和学术动态,丰富和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和弘扬、传承民族文化的自觉性和能力。学好本课,对于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第二节 学科名称的讨论、界说
元曲学是研究元曲的学科。
一、元曲界说
(一)元曲的内涵有四说:
1、仅指散曲,如大量的《元曲△百首》;
2、仅指杂剧,如明代臧懋循《元曲选》;
3、散曲和杂剧和合称,如徐征等主编《全元曲》;
4、散曲、杂剧和南戏的统称,如蔡美彪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的《元史》分册撰写的的“元史”条目释文(同时也是分册的前言)所说。
四说中,得到最普遍认可的是第三种,涵括内容最全面、完整的是第四说。
严格说来,杂剧和散曲不应被阑入同一艺术门类。杂剧是戏剧舞台表演艺术,而散曲是一种用于清唱的歌曲,其歌词属于诗体文学,而杂剧和南戏则都是戏剧,属于同一艺术形态,即戏曲。
科学地说,应为:元曲为元代散曲和戏曲的统称。
二、元曲学界说
与上述诸说相对应,也有四种认识。
科学地说,应为:元曲学是研究元代散曲和戏曲的学科。
第三节 学习、研究的意义
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元曲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极一时之盛,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艺术史上与唐诗和宋词鼎足而三,成为一代文学、艺术之代表范,而以元曲作为研究对象和内容的“元曲学”,历久不衰,迄今已发展成为一门具有国际影响的显学。因此,“元曲学“的开设具有十分明显的意义。
第四节 学习、研究的对象
本课程对“元曲”的内涵取其广义,从“大元曲”的意义上界定这一概念。一般认为,元曲仅包括元杂剧和元散曲,然而上一世纪末已有专家将南戏也阑入元曲这一范畴。这一看法是正确的,符合客观实际。因为中国古代的“曲”包括戏曲、散曲、曲艺和小曲四大部类,故元曲不能将南戏排除在外,应为元代的杂剧、南戏和散曲的合称,不仅如此,它同时还应包括曲艺和小曲。
第五节 学习、研究的方法
本课程定位于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和涉外文秘专业的本科生教学体系,以完善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培养合格的教学、文秘工作者为宗旨,史、论结合,向本科生系统介绍具有“国际显学”地位的元曲学领域的内容、性质、对象、特点等理论基础知识和发展简史、学术进展线索及当前动态、国内外研究成果、学习书目、研究文献等。
本课程所学习内容的主干由元曲的创作与发展、元曲研究的学术进展线索与史料概貌两大系列组成,授课内容分为绪论篇、本体篇、学术篇、文献篇、总结篇五个部分。
第二 本体篇
第一节 宫调、曲牌
第二节 散曲、杂剧和南戏
第三节 元曲四大家和元曲六大家
第一节 宫调、曲牌
元曲分为戏曲(或称剧曲,包括北曲杂剧)与诗歌新体散曲两是元代的新体诗,独立元代歌剧芝庵唱论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虽有定格,又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同词的体式相,在字数定格外可加衬字,较为自由,并多使用口语曲牌俗称“曲子”,是填词制各种曲调调名的统称泛称如《点绛唇》、《山坡羊》。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两支以上不同曲牌。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曲牌的音乐结构和文学结构是统一的有定曲牌格律谱和词谱一样,是记述,标志每支曲牌固定的字数、句数、句式、平仄、韵脚的辞书,和填词一样,按这个固定的谱序填入需要的字、词,组成一支完整的曲。但在定格中加,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方面《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分平、上、去,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作为一种起源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散曲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词基本形式散曲作为文体概念做终被确定下来。体式带过曲小令、和套数小令小令又叫叶儿,其名称源于唐代的酒令。,按不同的宫调曲牌创作,曲调不同,字数和句式也不一样体制短小但可以重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令组成,最多可达百支,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如关汉卿《双调大德歌》。带过曲用两三个同一宫调的小令联缀在一起以表达一个共同的内容,这种格式称为带过曲同一宫调的曲牌带过另一个曲牌,如乔吉的《雁儿落带过德胜令·忆别》:“殷勤红叶诗,冷淡黄花市。清水天水笺,白雁云烟字。(以上《雁儿落》)游子去何之,无处寄新词。酒醒灯昏夜,窗寒梦觉时。寻思,谈笑十年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