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文言文特殊句式用文文特殊句式用.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文特殊句式用文文特殊句式用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下边我们举例加以说明: 一、判断句 (一)采用“……者,……也”的方式 1.“……者,……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鸿门宴》) 亚父者,范增也。(《鸿门宴》)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游褒禅山记》)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荆轲刺秦王》)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这是文言文判断句的典型结构。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比如: 2.“……者,……”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荆轲刺秦王》) 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柳敬亭传》) 3.“……,……也” “……也”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此天子气也。(《鸿门宴》)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荆轲刺秦王》)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赤壁赋》) 此余之所得也。(《游褒禅山记》) 4.“……,……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5. “……,……”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二)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为”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非为织作迟,……(《孔雀东南飞》) 句中“是”“为”,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同义。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三)用“即、乃、则、诚、皆、必、亦”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梁父即楚将项燕。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夫六国与秦国皆诸侯。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四)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一)“为……所……” 1.“为……所……” ……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赤壁之战》) ……鲜不为流俗所染。(《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2. “为所……”——“为……所……”的省略形式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3.“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二)“见……于……” 1.“见……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蔺列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2.“见……”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渐见愁煎迫。(《孔雀东南飞》) 3.“于……”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三)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 謇朝谇而夕替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四)现代汉语中常用“被”“受”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三、省略句 (一)依所省成分划分 1.主语的省略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予)举酒属客。(《赤壁赋》) 2.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3.动词宾语的省略 引()以为流觞曲水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4.介词宾语的省略——介词“与”“以”“为”的宾语常省略。 若舍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荆轲刺秦王》)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5.介词的省略——介词“于”“以”常省略。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列坐()其次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置人()所罾鱼腹中 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6.兼语的省略 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