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翻译指导2

* * 文言文 翻译指导 制作人 蒲海燕 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 Email:wzphynr@163.com 今年文言文翻译分值要加重,达到8分。文言翻译对同学们本来就是个难点,所以在文言翻译上多下点工夫是很有必要的。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文言文翻译的比较明确的要求和实用的技巧。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②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yǐ), ③砉(huā)然向然, ④奏刀騞(huō)然, ⑤莫不中音: ⑥合于《桑林》之舞, ⑦乃中《经首》之会。 首先让我们来看下面这一段译文,请大家指出其翻译上的不足之处。 翻译:一个厨师丁给文惠君杀牛。他用手按着牛头,用肩膀靠住牛脖子,用脚踩着牛肚子,用膝盖顶住牛身子,牛身上发出哗哗的响声,杀牛刀在前进,也发出哗哗的响声。这些声音,像音乐一样悦耳动听,合乎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传说中尧的乐曲的节奏。 ①“解”和“杀”意义不同;②牛头、牛脖子、牛肚子之类为原文所没有的;③“牛身上发出哗哗的响声”不很明确,如译为“皮骨和肉分离时发出哗哗的响声”可能会好一些;④“一个厨师丁”不合现代汉语习惯,可译作“一个叫丁的厨师”;⑤“杀牛刀在前进”,也不妥,可改为“进刀时”;⑥“合乎桑林的舞蹈”,不通,应译为“合乎桑林舞的节拍”;⑦“传说中尧的乐曲”没有必要译出。 其中①②⑦为译得不确切、多余,③④⑤⑥译得不明白通顺。 错误有: 错误主要在两个方面: 1.意思翻译不准确、无中生有, 2.句子不通。 这是我们翻译文言文的大忌:想当然,甚至靠想象;译出之后,句子却是不通的。 文言文的翻译有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呢? “二标准”: 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换言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那么,我们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到底怎样达到“二标准”呢?我们可以用“六方法”,“六方法”听起来好像复杂,其实就是六个字,一个标准三个字,简言之,就是“留删换”、“调补贯”。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贯 1、留、删、换 (1) “留”、“删” 留:凡朝代、年号、人各、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中的“文惠君”,“以资政殿学士行”中的“资政殿学士”,“嘉祐二年”,“庐陵文天祥”等。 删: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 如“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中的“之”,“夫六国与秦皆诸侯”中的“夫”,“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中“往来”是个偏义复词,“来”没有必要译出。 (2)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如:“可烧而走也”中的“走”(使……逃跑),“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背),“乃使蒙恬北守藩篱”中的“藩篱”(边防),“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万钟”(高官厚禄)。 小结:对文句的每个字,我们运用这三个方法,就不会有遗漏和增多了,能做到“字字落实”了。 字字落实留删换 (1)调: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2、调、补、贯 <注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虽然不考,但由于这些现象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所以在翻译句子中肯定会有所涉及,再从语言运用角度来讲,你也许没有必要讲清楚这是哪一种句式,但却会要求你能“理解和翻译”的,所以“特殊句式”应该会在翻译中出现,只是考哪种句式,难度大小的问题罢了。> 如:“何谓得之于心。”(什么叫在心里得到它呢?),“石之铿然有声者”、“以勇气闻于诸侯”。 <其实,要想所翻译的句子做到“文从句顺”,单单一个“调”字,还是不够的,还要有一个“补”字。> (2)补:即补出省略内容。 <古汉语较简约,省略现象是普遍的。> 如:“公子闻之,往请,欲遗之,不肯受,曰:……”中省去了“侯生”;“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中的“樊哙”;“果地震陇西”中的“于”。 看来,用了以上五种方法,好像翻译已不存在问题了,事实上也并不尽然。我们试着翻译下面两个句子看看:①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南声、北音,指的是南边捡来的那块石头、北边捡来的块石头。)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好的是,我们还有第六个方法。 (3)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这往往指前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不能解决问题时。 一般说

文档评论(0)

ww900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