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电影美学笔记电影美笔记.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影美学笔记电影美笔记

第三部分 现代喜剧 欧洲现代喜剧转型 一、经典与现代之比较 三大部分:传统、现代、后现代 叙事:亚里士多德的叙事——片段的、破碎的 人物形象:完整的人物形象,中心人物、次要人物——不以叙事为中心,只提供叙事视点等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与内容分离,有时形式比内容更重要,形式的突破带来内容上的重新阐释,形式就是内容 风格:群体的、制片厂式的风格——群体风格被漠视,个人压倒群体,与群体风格相对立 举例:《南京南京》拙劣的现代电影,《拉贝日记》优秀的传统电影 意义:要求传达真善美,把电影认为是现实,严格的道德评价,符合古希腊到文艺复兴的美感,如平衡、流畅等——打破好莱坞式真实,揭示电影是人为制造的,混合清晰的道德界限,反对人性本善,经常以丑为美、丑大于美,认为丑也有审美价值;迎合大众认可的意识形态,一遍遍重复——独特的、非主流的观点,形而上的、深奥的、有独到性的个人对于社会、艺术、人生的看法,认为任何东西都值得怀疑,启发人思考。 总结: 1、现代喜剧的人物就是传统情节剧人物加上喜剧性. 2、大部分的喜剧都具有现代性,因为喜剧中往往具有嘲讽、颠覆、破坏性的因素,当这些因素超越了传统情节剧之时,就构成了现代喜剧。 无声戏剧大多具有现代性风格,例如塞纳特·基顿。到了有声时代,语言的介入要求表述与思考的清晰,理性思维进入电影,因而传统的因素与文学等也都进入了电影。 现代喜剧由无声喜剧而来,当今学术重视对无声喜剧中现代性因素的重新挖掘。 3、所受的影响: (1)杂耍 (2)先锋派:反传统《对角线交响曲》、喜剧性《幕间休息》 4、特点: (1)非理性、形式感 (2)批判性、嘲讽性、颠覆性(颠覆社会常规或艺术常规) 二、作者——雅克·塔蒂 1、代表作品: 1949《节日》 首部长篇作品、成名作,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剧作奖 于洛三部曲: 1953《于洛先生的假期》,戛纳电影节大奖 1958《我的舅舅》,戛纳评审团特别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1968《游戏时间》,莫斯科电影节影展 《交通》 电视电影《游行》 2、作品分析 《于洛先生的假期》 (1)于洛这一特定的人物形象,由于热心带来的混乱状态,打乱原来一板一眼的现代社会秩序,体现了一种状态与性格。他与社会的若即若离并不是在强调其性格中笨拙的一面,而是在强调其与社会不合的一面。 (2)影片是各自独立的事件的串连,并无因果关系、起承转合、层层递进。 (3)对话少而音响多。即使有对话也是无意义的,只是声音,而非交流。故意打乱写实的声音,真假混杂 《我的舅舅》 (1)儿童视点看于洛 (2)往往被拿来与卓别林的《摩登时代》相对比。卓别林具有社会性,强调剥削关系。而雅克更具抽象性,强调呼唤更本质的人性,善于表现人在现代社会中丧失了人性。 《游戏时间》 (1)加入戏剧性的噱头,表现人进入大楼之后的迷失,较之以前作品更提升了一个层次。 (2)一方面所有的趣味性的元素都消失了,不如以前好看。但表现了人与现代文明的格格不入,人受困于现代为名,也使得影片对于现代文明的批判达到了新的高度。 (3)对声音的探索里,对空间的探索多,用玻璃制造空间,给人带来困扰与错觉,暗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现代景观。从景观来看,制造的这一大楼与空间使人迷失方向,并有一种冷酷的感觉,与人物的人性化处理相对应,这种形式的探索是有意义的,是只有现代人才有的感觉。 (4)虽具有批判性,但总体是温和的,这是由其喜剧方式而产生的效果(并无颠覆社会之一,只是个人不易)及批判又不尖锐,因此人们往往不把这三部曲看作现代主义,认为其介于现代与传统之间。但实际是现代主义的。(形式与传统差别不大) 第二章 新浪潮喜剧 新浪潮的影片很少通过喜剧方式来表现,唯一尝试喜剧的导演是路易·马勒。 左岸派的特点是创新,会尝试全新的风格,也更加高雅、知识分子阶层。 新浪潮的风格相对更俗一点,以戈达尔为代表。出发点是好莱坞,借鉴破环美学。 路易·马勒属于左岸派,代表作品1968《扎奇在地铁》(但这部影片并不像作安排的风格,既不高雅也没什么创新,反而更接近戈达尔的风格,是将戈达尔的影片喜剧化,重视动作和肢体的表现,更接近默片的表现方式) 1、喜剧化的戈达尔风格,电影语言上的不断创新,不循基本的传统的表现方式 2、借鉴早期默片如塞纳特、作别林(而不是文学上的(借鉴流浪的文学)改编自同名小说,具有以下特点: (1)坚持自由表达,充分表达、个人化的、铁塔、气球追逐等,提供了视觉解构,任何都是被怀疑、被冲破的、超现实比过了《筋疲力尽》。 (2)对传统无声片的借鉴和模仿,进入后现代性。当时后现代理论尚未出现,末尾的打斗、见人就打,皆是有来源的,经过喜剧化的夸张、现今都归结于后现代。之所以借鉴,表起重视视觉语言及无声片的非理性、游戏感、无论道德,只是打斗

文档评论(0)

ymeioxian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