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眼屈光的客观检查法屈光的客观检查法
客观检查法除上述的检影法(包括带状光检影)外,还有检眼镜法、角膜计、自动验光仪、X线和超声波测定眼轴、激光全息测定眼屈光度和普氏板测定角膜屈光。
一、检眼镜检查法
检眼镜检查也是客观的屈光检查法的一种。如果医师和患者的眼睛都是正视眼,用直接检眼镜不用任何调节可以看清眼底。如有屈光不正,要用镜片矫正才可看清眼底。根据所用镜片度数,来判断患者的屈光情况。
在用检眼镜测定屈光时,是用视盘的颞侧边缘为标准。例如,检查者是正视眼,用-3.0D看清楚视盘的边缘,则患者为-3.0D的近视;如用+4.0D方可看清眼底,则为+4.0D的远视。如检查者有屈光不正,要从矫正镜片中予以加减。如检查者为-3.0D的近视,用-1.5D镜片看清楚眼底,则患者有+1.5D的远视;如用+1.5D才可看清楚眼底,则患者的远视度数不但可以抵消检查者的-3.0D的近视,而且还需要加上+1.5D的镜片来矫正患者所剩余的远视度,所以患者的屈光等于+3.0D+(+1.5D)=+4.5D远视。如检查者为+3.0D,用+ 2.0D看清眼底,则患者有-1.0D的近视。
这种测定法有相当困难,要有丰富的经验才能测量准确。散光的测定更感困难,要先测一个径线的屈光,然后再测定另一个径线的屈光。在测定散光时,最好找相应的血管作为测定的目标。两个径线上的屈光差就是散光度。因为黄斑的中央没有血管无法作为测定的目标,一般应用视盘及其周围的血管。如视盘与黄斑的中央凹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屈光的测定是标准的;但若两者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测结果往往不准确。另一个不准确的因素是调节,检查时被检者往往不能把调节完全放松,因而影响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由于调节作用所引起的检查误差,年轻医师由于经验不足要更大些,应当引起注意。
二、角膜计测量角膜弯曲度
角膜计的主要用途是测定角膜前表面的弯曲度和角膜前表面的散光度。这种仪器首先由Helmholtz于1850年设计。现在通用的是Javal-Schiotz的改良型。其基本光学原理是镜表面成像的大小依照镜表面弯曲度的大小而改变。因此,已知仪器中所用视标的大小,就可根据角膜表面成像的大小测量角膜各子午线的弯曲半径,并以两条子午线弯曲度之差,换算成角膜前表面的散光度。角膜前表面屈光度的计算公式为:
(角膜屈折率-空气折射率)/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径
但应了解,虽然有人称它为量眼计,而实际上并不能测定眼球的总屈光度,仅可测定角膜前表面的屈光情况。而且,角膜计所测得的角膜前表面的屈光状态也并不是角膜最主要部分的数值。因为它所测定的部位是在离开角膜中心1.25mm处的两点。由这种仪器所测得的散光值不能直接用于散光配镜处方,只可直接用于接触眼镜后表面的设计。因为除了角膜表面可以引起散光外,角膜后表面和晶状体亦可引起散光,这种散光值低者约为0.5D,可略而不计,但亦有高达2.0D以上者。因此,角膜计所测结果要与检影法所测结果共同考虑,然而,由它所测得的结果作为主观验光的参考,在屈光检查中是很有帮助的。当屈光介质,尤其是角膜本身发生混浊而影响检影时,如先用角膜计了解角膜的屈光情况,再用主观法去试镜,往往可得到较好的效果。角膜计的最大优点是操作方便、结果准确,是研究角膜屈光值时所不可缺少的基本设备。而且,在配制接触眼镜之前,角膜表面弯曲度是必查的一个重要项目。
冯葆华等用角膜计对我国男女共2140只眼所测结果,与国外所测结果列表比较(表14-1和表14-2),其结论认为:①我国人的角膜曲率半径小于欧洲人,大于日本人和朝鲜人,即角膜屈光力大于欧洲人,小于日木人和朝鲜人;②我国男女两性之间的角膜屈光力,女性大于男性,有显著性差异;③左右两眼之间角膜屈光力有所不同,但其间无显著性差异;④中国人的生理性角膜散光度平均为0.406D,生理性角膜散光的发生率平均为71.4%,生理性角膜散光度在0.25D~1.0D范围内者占90.2%;⑤角膜曲率半径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长的趋势,变动最大是在16~20岁的青春期阶段;⑥生理性角膜散光中顺例者91.84%,反例者8.16%,反例的比例随年龄而增高;并认为老年人出现角膜反例散光是老年性变化的表现。
表14-1 角膜曲率半径与人种的比较表
人种角 膜 曲 率 半 径(mm)著者
水平垂直
欧洲人7.583 Donder(1864)
7.829 Helmholtz(1866)
7.70 Gullstrand(1909)
日本人7.437.40中村文本(1913)
7.567.42王连中(1919)
7.567.44井上浩(1922)
7.507.40足利陆朗(1924)
朝鲜人7.597.50金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