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读后感行政理读后感.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行政管理读后感行政理读后感

《公共选择理论》读后感 201108460308 吴橙琛 公共事业管理112班 摘要: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或者简单地定义为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公共选择理论研究选民、政治人物、以及政府官员们的行为。公共选择理论的三个要素:经济人假设,交易的政治市场,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公共选择理论揭示了“偏好显示机制”在公共决策中的重要性和“特殊利益集团”理论。 时间过得很快,在这一个月中,我读了《公共选择理论》这本书,《公共选择理论》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丹尼斯·缪勒写的, 出版社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年是1999-4。另一个版本是作者为许云霄,它是作为我们教科书性质的,是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材系列。出版社为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为2006 年1月。而我读的是前者是丹尼斯·缪勒写的第三版本。 对于这本书,我是怀着敬佩之心去阅读的。丹尼斯·缪勒是维也纳大学经济学教授。公共选择理论(第3版)》由丹尼斯·缪勒对《公共选择理论》第2版进行了较大修改和补充。新增加了6章的篇幅,并对上一版中的几章做了扩大、修改。[1] 关于公共选择理论的经验性分析讨论得到进一步展开。正如前一版,公共选择理论的所有主要论题都有所涉及。它们包括:国家为什么会存在、投票规则、联邦主义、俱乐部理论、两党和多党选举制、寻租理论、官僚制、利益集团、独裁制、政府的规模、投票者参与规则和政治经济的循环。公共选择方面的一些规范性研究问题也在新一版中得到了考察,包括关于简单的多数规则的规范分析、伯格森一萨缪尔森社会福利函数、阿罗和森的不可能性定理、罗尔斯的社会契约理论以及布坎南和塔洛克的政治经济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的交叉学科,它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 1.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詹姆斯·布坎南说:“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点,它以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大量应用于集体或非市场决策而产生。”[2] 2.丹尼斯·缪勒(Dennis C·Mueller)的定义常被西方学者引用:“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或者简单地定义为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公共选择的主题与政治科学的主题是一样的: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政党政治学,官员政治等等。 公共选择理论也是我们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基础 ,是我们必需学习的重要理论。这也使我想要更加深刻的去了解公共选择理论这个理论的起源,由来。所以我选择了公共选择理论这本书。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在经济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消费者(需求者)和厂商(供给者),在政治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选民、利益集团(需求者)和政治家、官员(供给者)。在经济市场上,人们通过货币选票来选择能给其带来最大满足的私人物品;在政治市场上,人们通过政治选票来选择能给其带来最大利益的政治家、政策法案和法律制度。前一类行为是经济决策,后一类行为是政治决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主要是做出这两类决策。该理论进一步认为,在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上活动的是同一个人,没有理由认为同一个人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上会根据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动机进行活动,即在经济市场上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在政治市场上则是利他主义的,自觉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同一个人在两种场合受不同的动机支配并追求不同的目标,是不可理解的,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这种政治经济截然对立的“善恶二元论”是不能成立的。公共选择理论试图把人的行为的两个方面重新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或理论模式,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基本假设来统一分析人的行为的这两个方面,从而拆除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学和政治学这两个学科之间竖起的隔墙,创立使二者融为一体的新政治经济学体系。[3] 其中有许多非常有名的理论,第十四章提到的投票悖论以及解决思路,社会选择规则的准则。 一·投票悖论 在考虑社会选择的规则时,得有一些最低的必要条件,这些必要条件是人类在道德伦理上可以接受的。阿罗在考虑社会选择的基础时,首先就想到要以一些起码的必要条件为前提。它们共有下述五项: 第一,个人理性假定。[4]对于任何一组给定的个人偏好来说,社会选择规则必须产生一个社会秩序,这些社会秩序具有完全性与传递性。这里的完全性是指:对于任何两个不同的可供选择的社会状态x与y,任何人或者认为x比y好,或者认为y比x好,或者认为x与y之间无差异,别无选择。所谓传递性是指:如果某人认为社会状态x比社会状态y好,社会状态y比社会状态z好,则他一定认为x比z好。 第二,与选择方案无关的独立性假定。在一组可供选择的社会状态之间进行社会选择,只取决于各个个人对于这些状态的偏好顺序,而与别的因素无关。这样,如果选择只是在x与y之

文档评论(0)

yyanrlu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