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搏骤停(cardiacarrest)
心搏骤停和心肺脑复苏 第二临床护理教研室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 是指患者的心脏正常或无重大病变的情况下,受到严重的打击,致使心脏突然停搏,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 猝死 指突然的、没有意料到的、迅速的、自然死亡。 WHO规定:从发病到死亡不超过6小时。 对象:平素健康的人、病情稳定者、病情正在改善者。 第一节 概 述 (一)心源性原因 1.冠心病:是成人心搏骤停的主要病因。 男女比例为3~4:1 其中70%死于医院外。 冠心病猝死10%死于发病后15分钟内;30%死于发病后15分钟至2小时。 2.心肌病变: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及原发性心肌病常并发室性心动过速或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易导致心搏骤停。 3.主动脉疾病:主动脉瘤破裂、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发育异常,如马凡氏综合征、主动脉瓣狭窄。 (二)非心源性原因 1.突然的意外事故 窒息、严重颅脑创伤 药物中毒、药物过敏 电击、雷击或溺水 、急性中毒 2. 麻醉和手术意外 3.严重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 严重低钾和高血钾 严重高血钙可致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发生室颤。 严重高血镁也可引起心脏停搏。 酸中毒时心肌收缩力,又使血钾增高,也可发生心搏骤停。 二、心搏骤停的类型 (一)心室颤动 (二)心室静止 (三)电—机械分离 (一)心室颤动 又称室颤,占心搏骤停的80%。 表现:心室肌发生不协调、快速而紊乱的连续颤动。心电图表现QRS波群消失,代以连续而快慢不规则、振幅不一的心室颤动波,频率为200~400次/分。 粗颤:颤动波波幅高并且频率快,较容易复律; 细颤:波幅低并且频率慢,则复律可能性小,多为心脏停顿的先兆。 (二)心室静止 心电图:完全无心室活动波,呈平线或仅见房性P波。 (三)电—机械分离 心电图:缓慢(20~30次/分钟)、矮小、宽大畸形的心室自主节律,但无心搏出量,即使采用心脏起搏,也常不能获得效果,为死亡率极高的一种心电图表现,易被误认为心脏仍在跳动。 (一)临床表现 1.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暂抽搐。 2.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 3.心音消失。 4.呼吸断续,呈叹息样,后即停止,多发生在心搏骤停后30秒内。 5.瞳孔散大。 6.面色苍白伴青紫。 根据2000年8月15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在国际权威《循环》杂志上颁布的最新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2000中规定:鉴于脉搏判断的难度,对非专业人员不再要求判断脉搏,而是要求检查循环体征:给人工呼吸并评价患者的正常呼吸、咳嗽情况,以及对急救通气后的运动反应。当然对专业人士仍要求检查脉搏,以确认循环状况。 心搏骤停后的病理生理特点 心肌和肾小管:不可逆的无氧缺血损伤阈值约30分钟。 肝细胞:可以支持无氧缺血状态约1~2小时。 大脑:4~6分钟,小脑10~15分钟,延髓20~30分钟。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的起源与发展 一、心肺脑复苏概念的形成 复苏术:对危重患者处于濒死阶段的抢救性医疗措施。 心搏骤停的抢救,人们在50年代和60年代期间逐步形成现代心肺复苏方法. 1956年Zoll提出了体外电击除颤法。 1958年美国Peter Safar发明了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1960年Kouwenhoven氏首先创立并倡导“不开胸心脏按压术”,发表了第一篇有关胸外心脏按压的文章,被称为心肺复苏的里程碑。开创了以胸外心脏按压为基础的心肺复苏术(CPR)。 二、心肺脑复苏理论的发展 医学专业人员学习CPCR和实践已有40多年的历史。AHA1974年开始制定了心肺复苏指南,并在医学发展的进程中逐步完善CPCR的内容,分别于1980、1986和1992年多次修订再版,并将其应用于CPCR主要机构和高等急救培训教程,为救助者和急救人员提供了有效、科学的救治建议,指导挽救了更多的心血管急症患者。 2005年11月,美国心脏协会(AHA)正式公布了2005年新版高级心脏复苏指南。新版指南不仅强调了基本生命支持(BLS)对提高病人心脏复苏成功率的重要性,而且针对胸腔挤压与人工通气比率,以及电除颤技术要求等内容也作了重要的修改和说明,对复苏后病人脑功能的评估及采用降温的方式来保障脑功能的恢复也有了新的建议。 (一)三阶段九步骤法 1.基本生命支持期(BLS) 2.进一步生命支持期 (ALS) 3.长期生命支持期(PLS) 1.基本生命支持期(BLS) 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安科瑞多功能电能表485通讯.docx VIP
- 第4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第三框教案.docx VIP
- 高二主题班会开学第一课高中秋季开学指南.pptx VIP
- 第4课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pptx VIP
- 23CJ87-1 采光、通风、消防排烟天窗(一)参考图集.docx VIP
-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专题15议论文阅读(二)(测试)(原卷版+解析).docx VIP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案.docx VIP
- 三年级语文下册《识字表》田字格字帖.pdf VIP
-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pdf VIP
- 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