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在依法治国中的意义和作用.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姓氏文化在依法治国中的意义和作用

姓氏文化在依法治国中的意义和作用 盛安生 内容摘要: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建立在民族文化基础上的。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文化,与法制文化具有同源性。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构成国家的基本元素。宗族是一种以血缘为纽带的原生态的基础社会形态。家法族规是一种法制文化资源。宗法观念和风俗习惯对法制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加强姓氏历史文化研究,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促进家庭建设,实现姓氏文化和政治文化的融合,尤其是姓氏文化与法治文化的融合,为深化和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服务。 关键词 : 姓氏文化 家庭建设 家训族规 依法治国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的,没有文化的法治是野蛮的法治,只有文化的法治是文明法治。姓氏文化是古老而富于生命活力的法治文化。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为深化和推进依法治国服务,实现姓氏文化和政治文化的融合,尤其是姓氏文化与法治文化的融合,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开阔姓氏文化研究的新视野,开辟姓氏文化研究新领域,使姓氏历史文化研究服务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姓氏与法治起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法治国家。从社会组织形式上看,氏族作为人类最原始的血缘组织结构,既是宗族、家族的原始形态,又是国家的原始形态。中国国家产生时氏族并没有瓦解,而是由原本具有血缘关系的氏族内部的亲属关系直接转化成政治国家的组织形式。纵观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法治是建立在文化底蕴的基础之上的。在漫长的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的长河中,德治、礼治和法治是维系社会安定和繁荣昌盛的根本社会制度保障。追溯我国法治的起源,可以说与远古时期的姓氏起源是密切联系的,姓氏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法治文化。 姓氏文化为法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从法制的意义上讲,姓氏文化是法治文化的基础文化。古老的姓氏既是一个宗族概念,又是一个法律概念。姓氏作为一个氏族的符号,最早也是一个宗族法规的标志。姓名是一个古老的法律概念,自古就是人的身份、地位、威严、权利和义务的象征。并在父系氏族社会就以男性血缘为主体稳固起来 姓是母系氏族社会姓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若干族组成一个原始部落,部落内各氏族又独立存在,各氏族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婚姻联系,姓就作为识别和区分氏族的特定标记符号应运而生。中国最早的姓都带有女字,如姬、姜、妫、姒等,可以推断早在母系氏族时期,姓已经形成,是由母权制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所决定的,其作用就是便于通婚与鉴别子孙后代的归属。同姓内部禁止婚配,异姓氏族之间可以通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姓为姓。氏族社会族规宗法制度下家族的法规,是同姓家族制定的公约,是家族自己制定的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家族法规。家族法规族规的名称很多,如家法、家约、家戒、家范、族约、条规、祠规、禁约、规范等等。族规条款往往置于卷前,以示重要。民间所谓“国有国法,族有族规”,反映了家族规约对族人的影响力。族规的核心是“敬宗”和“收族”两大方面。“敬宗”是强调传统的追溯,旨在建立家族血缘关系的尊卑伦序;“收族”则着眼于现实,寻求家族内部长期和平共处、聚而不散的途径。族规、家范大体以“敬祖宗”、“重宗长”、“禁犯上”、“睦宗党”、“重师友”、“重继嗣”、“安灵墓”、“凛闺教”、“重藏谱”、“恤患难”、“急相助”、“禁欺凌”、“禁乱伦”、“禁争讼”等为主要内容。 尊祖敬宗,和家睦族,毋致因利害义,有伤风化。 祠宇整修,春秋祭祀,毋致失期废弛,有违祖训。 各宗坟墓,山林界止,毋致缺祀失管,有被占据。 读书尚礼,交财尚义,毋致骄慢啬吝,有玷家声。 富勿自骄,贫勿自贱,毋致恃富疾病,有失大礼。 婚姻择配,朋友择交,毋致贪慕富豪,有辱宗亲。 周穷恤匮,济物利人,毋致悭吝不为,有乖礼体。 珍玩厅巧,丧家斧斤,毋致贪爱蓄藏,有遗后患。 冠婚讲礼,称家有无,毋致袭俗浮奢,有乖家礼。 房舍如式,服饰从俭,毋致僭侈繁华,有于例禁。 大不孝者,出。如骂詈父母、夺产、养之类大不悌者,出。如骂伯叔、殴辱兄嫂、凌虐弟侄之类为盗贼者,出。为奴仆者,出。为优伶者,出。为皂录者,出。妻女淫乱不制者,出。盗卖祭产者,出。盗卖荫树坟石者,出。以上十有犯者,族长传单通知合族会集,告于祖庙,吊齐各谱,削去名字,祠墓不得与祭。但须确有实据,众论佥同,方准出族。如其传影响,总宜容隐。所谓罪疑惟轻,以存厚道。凡有过失,另当酌其轻重,以示罚。族长在祠堂对族人行施处罚权是封建族权最威严的表现形式。处罚权和处罚办法也明文载于族规家训。族人违反族规而需要责罚,分轻罪、重罪两种。所谓轻罪,是指对父母奉养不周,不敬长上,不听教训,口舌有过,惰怠游荡等等,一般说来,对这类过失的处罚仅止于训斥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