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意製作股份有限公司.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聯意製作股份有限公司

聯意製作股份有限公司 新聞部諮詢顧問會議 會議紀錄 日 期:2012年11月23日(五) 地 點:內湖十樓新聞部會議室 主 席:詹怡宜(新聞部總監) 出 席:諮詢顧問丘岳(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副教授) 諮詢顧問張錦華(台灣大學新聞所教授) 諮詢顧問胡元輝(中正傳播學系副教授) 諮詢顧問管中祥(中正傳播學系副教授) 陳依玫(總經理室特助) 邱顯辰(新聞部副總監) 劉旭峰(新聞部副總監) 陳 亮(新聞部副總監) 范立達(法務室資深經理) 黃明智(新聞部製作中心經理) 王偉芳(新聞部節目中心經理) 王結玲(新聞部編播中心經理) 黃康棋(新聞部採訪中心副理) 列 席:楊 鳴(總經理) 記 錄:王學淵 會 議 紀 錄 詹怡宜: 首先先來討論有關NCC等外部意見案例,第一個案例是有關陳俊生女友自殺的案子,因為涉及到有關觀眾反應我們播出死者的遺言內容,覺得不妥,這部分想請詢問老師們有任何意見? (影片附件1:陳俊生) 詹怡宜: 這則新聞本來沒這麼長,觀眾投訴的是20整點的加長版本,主要是對遺言內容有意見,其實在法令方面這則新聞是沒有問題的,但牽涉到新聞倫理這部分,想請問老師有什麼看法? 范立達: 我記得這新聞當事人,也就是陳俊生女友,在生前就決定要把遺言公開。我看到觀眾去NCC投訴說「我們不尊重死者」,我覺得有點奇怪。死者要求媒體公開而媒體沒有公開,這可能才叫不尊重死者吧? 詹怡宜: 在新聞播出的當天我們內部就有過討論,也有製作人認為引用死者聲音遺言會令觀眾不舒服,是整段拿掉不使用的。通常在不違法的前提下,我會尊重該節製作人的處理和選擇方式,但還是希望聽聽老師們的意見,在這整個新聞製作上,是否有更好的處理方式? 張錦華: 這當然沒有法令的問題,但對於自殺新聞事件的報導,WHO(世界衛生組織)有針對自殺新聞提出幾個執行綱要,比較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容易造成模仿效應」,新聞中描述自殺的方法、地點、因果關係等等,容易造成模仿效果,即便當事人願意公開,但後續的倫理效應,是擔心屬於自殺的高危險群的當事人會因此仿效,WHO是比較憂慮這方面的問題,至於新聞讓觀眾感受舒不舒服,則不是他們擔心的。 邱顯辰: 因為這新聞事件當事人是個名人,就新聞話題性和張力而言,我們很難不去報導,但又不想讓每則自殺新聞呈現說教的感覺,除了加註警語外,還有什麼方法能夠改善? 張錦華: 鄭泰安是位醫學院的心理醫生,寫了一本書,專門針對許多罹患憂鬱症患者做了很多統計,其中提到看同樣的自殺新聞畫面,或許對一般人沒有什麼影響,但對於自殺高危險群就會引發負面情緒。 陳亮: 我比較有疑慮的部分是,自殺當事人的遺書、遺言內容是否為事實?對被指控的一方是否公平? 管中祥: 標示警語其實意義不大,會去自殺的不會因此就不去自殺。針對此則新聞,我覺得比較問題的方面是新聞比例原則處理問題,我們只聽從一方言詞,指控性太強烈。 詹怡宜: 理論上我們也希望給陳俊生機會澄清,但記者去訪問他的時候他不肯講。 管中祥: 所以在新聞呈現上面是否該把這陳俊生拒絕回應這段話給剪進來,遺言的方式用字卡的方式呈現,而不是用聳動方式處理,像蘋果日報的呈現方式,就顯現出對陳俊生有嚴厲的指控性,雖然當事人沒有完全否認這整件事情,但比重上還是需要拿捏。 詹怡宜: 日後是擔心以後若大眾有同樣的情感問題,會以為這樣的效果很有用,可以讓陳俊生得到懲罰,而達到了報復效果,引發效法。 管中祥: 模仿效應這問題的確需要多加考慮;除此之外,全由死者的角度去看整件事情,指控性太嚴重,遺言方面是不是能用記者口白或字卡的方式簡單帶過。 詹怡宜: 處理類似自殺新聞,我們是否有必要去刻意淡化我們擁有的新聞素材? 管中祥: 是否要將新聞素材放大到極致,還是說讓新聞有收斂的可能性,這是一個道德考量。 范立達: 我覺得這事件牽涉到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死者的遺言或遺書媒體可否可以公布?第二個是若當事人明確表示要求我們報導,我們該報導嗎?若當事人明確表示不同意之下,我們依舊還能報導嗎?我想針對有關死者遺言遺書可不可以公布報導和報不報導與死者同意與否其中的關聯性做討論。 管中祥: 我認為要依事件做不同判斷,與公共利益或政治因素有關的事件當然報導,但媒體不是傳聲筒,報導不報導不是由當事人就決定,我不覺得這是既定原則,還是要依事件本身做判斷,但我不會用這麼情緒性的呈現方式呈現新聞,這就是新聞自律的目的,讓觀眾或讀者不會造成不舒服的感受。對於自殺新聞恐怕沒有一個百分之百的原則,依新聞中的人物不同,處理方式也會不一樣,新聞道德倫理沒有一定的標準,當然還是考慮到當事人與觀眾的感受。 王結玲: 十點不一樣的新聞我就把這段全部剪掉,覺

文档评论(0)

daoqqzhuan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