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城郊镇南源寺邵城郊镇南源寺.doc

邵武城郊镇南源寺邵城郊镇南源寺.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邵武城郊镇南源寺邵城郊镇南源寺

邵武城郊镇南源寺 南源禅寺,原名中山寺,地处城郊镇高南村厝坛窠山麓丛林之中,距城十三公里。属城乡结合处的一座古寺。   寺座北朝南,占地一万六千多平方米。外形宏伟,内函严谨。殿客楼台,蔚成大观。该寺由威山法师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97年),系樵川着名的禅宗道场,为历代僧侣学士驻锡浏览之圣地。嗣后世事沧桑,几经兴替。清顺治年间(1644-1661),肯拙大师迁建此寺。因其南有汩汩清泉从树根之下流淌而过,故更名为南源禅寺。清康煕年间(1662-1772),朝廷敕赐大藏经二万余卷珍藏,以供寺僧研究经典。清光绪年间(1857-1908),义圆法师全面重修寺庙,殿宇一新。现大雄宝殿至今仍保留着宋代时期的建筑风格,其飞梁间清晰可见义圆法师的法号。寺内木刻版《金刚经义解》、《弥陀经注解》等等开印,流通十方,为宏扬佛法作出了极大贡献。至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约五十年中,有义圆、上善、见庸、慈舟、博胜、寿义等等法师先后住持本寺,用功办道,弘扬教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仍有部分自愿留寺的僧尼一十八人。在主持寿义法师之带领下,发扬百丈精神,农禅并举,大力开垦荒地四十多亩,自耕自种,艰苦朴素,勤俭办道。不幸文革十年期间(1966-1976),诸多经卷、佛像被毁,僧尼流散,寺庙被占。   一九七九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恢复落实宗教政策。国泰民安,法运复兴,南源禅寺佛法重光,香火再续。一九八一年经邵武县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县一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三年邵武市建委(1983)综字90号批准为佛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的重点祖庙。   一九八一年由法风法师住持本寺,惮精竭虑,规划复兴,经正省等多位法师的增建工作,寺庙才得以逐渐完善,并保留着原有风格。   二OO三年邵武市佛教协会邀请释中翔法师担任住持。因见殿宇年代久远破损严重,法师乃发菩提之心,行菩萨道,结十方缘。重新按规划扩建全寺。现已逐步新建了天王殿、滴水观音。   寺庙山门配上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亲笔题写的“南源禅寺”牌匾和二门上由原福州鼓山涌泉禅寺方丈普雨长老亲笔题写“中山”二字的牌匾,奕奕生辉,怡心悦目,让寺庙更显丛林古刹之雄风。   藏经阁上珍藏万余卷藏经和刻有“中山”字样的古灯、古瓶及云从法师往生茶毗后留下的六十多五颜六色舍利子,使寺庙更增禅静古朴之意境。   山门前新修占地八亩莲花生池,碧波荡漾,池中十米高的露天滴水观音菩萨石像,栩栩如生,立于莲花从占,手中净瓶洒甘露水给人们祈福迎祥。

文档评论(0)

yyanrlu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