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2S9综放工作面收尾及回收期间防灭火措施.
S2S9综放工作面收尾、回撤期间防灭火方案
及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作面概况
本工作面煤层赋存深度为684m - 767m。
本工作面设计开采1煤层,煤质工业牌号为长焰煤,黑色、沥青光泽、条带状结构、块状构造、贝壳状断口或平坦状断口,质脆,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在亮煤条带中常见两组垂直层面的内生裂隙,一组发育,另一组次之,裂隙面平坦。在裂隙中常常有方解石及黄铁矿薄膜充填。煤层与顶底板一般为整合接触。
根据工作面及邻近钻孔资料:1煤层最大可采厚度为9.96m(168号钻孔),最小为7.95(12号钻孔)m,平均为8.95m,最大有益厚度为8.70m(168号钻孔),最小为6.87m(12号钻孔),平均为7.93m。煤层结构较为简单,自然分层最多14层,少者6层,一般是由11个自然分层组成的复杂煤层。煤层在倾角5~8°之间,平均7°。煤层中的夹矸多为泥岩,个别为炭质泥岩,深灰色或黑灰色,泥质胶结、质软易碎,遇水泥化,块状构造,其单层厚度在0.05~0.32m之间。煤的物理性质:1层煤容重1.33g/cm3,灰分(Ag)19.79%,挥发分(Vr)36.52%,胶质层厚度Y值0~5,硫含量1.37%。
1煤层煤尘爆炸指数47.12%,存在煤尘爆炸的可能性。煤的自燃倾向性为∏类自燃,自燃发火期:1~3个月。煤层无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性。煤层松软易碎、极易垮落、冒放性良好,适合综放开采。根据S2采区已采工作面实测, S2S9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2~16m3/min。参考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确定本工作面煤层自然发火的标志性气体为:风流中一氧化碳浓度为50ppm,乙烯报警浓度为出现示值,烯烷比大于2.5。
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综采放顶煤采煤法,采用全部跨落法控制采空区顶板,工作面倾斜长277m。截至11月19日,S2S9工作面已经开采至距离停采线120m处。
本方案针对收尾至回撤期间不同阶段的防灭火特点制定相应的防灭火措施,分为三个阶段,即工作面距停采线100m~30m期间、工作面距停采线30m至施工回撤通道结束、工作面回撤期间。
二、工作面自然发火特点分析
根据该工作面煤层自然发火特性、自然发火期等级、开采工艺等情况综合分析,工作面防灭火具有以下特点:
1、收尾期间自然发火特点分析
(1)工作面采用放顶煤开采,采空区遗留大量浮煤,为采空区自然发火留下隐患;
(2)工作面运、回顺采用锚、索、网支护,移架后顶板垮落效果不好,上、下隅角局部地点悬顶,致使采空区漏风较大;
(3)工作面回采至停采线时,回采速度慢,回撤时间长,采空区浮煤氧化时间较长;
2、工作面回撤期间易自然发火特点分析
(1)采空区氧化带与窒息带交界处
工作面正常供风的情况下,根据“三带”考察结果,采空区约30m以里为窒息带,在工作面停采回撤期间采空区氧化带与窒息带交界地方的浮煤已达到其最短自燃发火期,在长达一个多月的停采回撤时间里,这些浮煤将近一步氧化,极易自燃,一旦这些地点的浮煤自燃,其升高的CO气体将使工作面支架很难回撤出来。
(2)支架上方碎煤
工作面支架回撤时间约为1个月左右,因此如不对支架上部浮煤采取防火措施,则支架上部浮煤极易产生高温,自然发火,一旦支架上方出现自燃发火,灭火难度相当大。
(3)工作面上、下通道内浮煤
在长达一个多月的回撤时间内,上、下通道内的浮煤和与上、下通道采空区内的浮煤极易发生氧化自燃现象,故控制上、下隅角漏风是工作面防灭火的重点。
三、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
工作面自然发火检测主要人工检测、安全监测、束管、人工采样及红外线测温。 S2S9工作面回采期间通风系统图
S2S9工作面回撤期间通风系统图
图2 S2S9工作面充填注浆管路系统图
图3 S2S9工作面防尘及消火系统图
图4 S2S9回撤工作面注氮示意图
图5 S2S9回撤工作面措施管布置示意图
15
1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