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④引进西学,严复的译著和林纾翻译的外国小说,大多是在张元济主持下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⑤张元济的经营理念和谨慎操持使商务印书馆在半个世纪的风雨中得以生存发展。 4.张元济在经营商务印书馆时是如何处理“义”与“利”的关系的?这种做法有何现实意义?请结合材料探究。 [答案] 张元济主持商务印书馆,其经营理念为“文化本位”和“在商言商”,做到了“义”与“利”相结合。他秉持普及教育、开启民智、传承文化之思想,以出版为阵地,引进西学,整理古籍,为近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不讳谈“利”字,使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得到了经济上的保障,成为解放前中国最大的出版企业。 这种做法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出版社要“义”字当头,要有文化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事实上,真正的好书还是有市场需求的。企业考虑赢利很正常,因为“利”能保障其正常运转和发展。但不应只考虑“利”,不能唯利是图,而应义利兼顾,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这样企业才能健康发展,社会也会更加美好。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这篇传记的开篇写到,“同他见面,完全是一次意外的惊喜”,这里的“惊喜”源于曾彦修先生在编辑《当代杂文选粹》第三辑时看中了“我”几篇杂文。 B.在“我”第一次与曾彦修先生见面,双方交谈完稿件事宜后,曾彦修先生“虽没有端茶送客,却也没有更多的闲话”,这里表现了作者对对方待客的不满。 C.为了更好地刻画传主曾彦修先生的形象,这篇人物传记成功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既有对传主语言的直接描写,也有对传主外貌和衣着的细致描绘。 D.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报人和出版人之一,年事已高的曾彦修应约在《珍珠滩》栏目座谈并为之写稿,是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写照。 E.在曾彦修先生看来,“学者、文人、思想家、理论家,还有政治家,不管古今,都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这表现了他对刘大杰先生胡乱修改著作的不满。 [答案] AD [解析] B.“表现了作者对对方待客的不满”理解错误,这里表现的是曾彦修先生生活的随意。C.“对传主外貌和衣着的细致描绘”错。E.“这表现了他对刘大杰先生胡乱修改著作的不满”理解错误,表现的是其不齿于无原则、无节操的风派。 2.文中写了“我”与曾彦修交往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答案] 曾彦修约“我”编辑《当代杂文选粹》丛书;曾彦修给《瞭望》周刊投稿的特别说明;曾彦修对《怀师》一文和刘大杰先生的评论。(意思对即可) 3.从文本看,曾彦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分点概括。 [答案] 衣着朴素,生活简朴;不担虚名,勤于实事;尊重他人,做事认真;方正坚守,绝不苟且。(任选三点作答即可) 4.你如何理解曾彦修的世界上唯有“良心”绝不能有例外?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 [答案] “明知其错的我绝不干”,曾彦修是个有良心的好人。他收回对“我”文章的批评,表达自己对刘大杰的理解,做到体谅他人、知错就改;在多灾多难、政治运动不断的20世纪,曾自划右派完成单位指标,宁愿自己蒙冤,人格风范实属罕见。可见,良心是道德情感的基本形式,是个人自律的突出表现,曾彦修用自己的良心给人们做出了榜样。如今物欲横行的社会,一些人丧失了基本的价值观,这正需要我们聚集正能量,心怀坦荡,关心他人,承担责任……以塑造自己的良心,进而塑造全社会的良心,做一个有良心的人。 美国《时代周刊》评价说:“华为正重复当年爱立信、思科等卓著的全球化大公司的历程,并且成为这些电信巨头‘最危险’的对手。”英国《经常学人》的评价则是:“他(华为)的崛起,是外国跨国公司的灾难”。 穷困是有大作为的人的第一桶金,饥饿感就是一个人不懈的动力来源。任正非创办公司之初,与父母等住在深圳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生活潦倒,衣食堪忧。“忧劳兴国,逸豫亡身。”任正非感谢生活给自己的馈赠。他认为:“华为最基本的使命就是活下去。”每天工作长达15~20个小时,几乎没有任何苦恼的迹象,风花雪月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东西,跟他们全然无关。 在他们强毅的精神世界里面,存在着尊严,在傲立着的尊严之中,存在着意志力;在意志力中存在着对最辉煌理想的内在渴求,在渴求之中,存在着欲望的爆发力。 “做事业,做有高度的事业”是任正非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华为本身成为最好的例证。1987年,43岁的退役解放军团级干部任正非,以凑来的2万多元人民币创立了华为公司。当时,除了任正非,谁也没有想到,这家诞生在破旧厂房里的小公司,即将改写中国乃至世界通信制造业的历史。 在起初的两年时间,公司主要是代销香港的一种HAX交换机,靠打价格差获利。此时,国内在程控交换机技术上基本是空白,任正非敏感地意识到了通信技术的重要性,他将华为的所有资金投入到研制自有技术之中。此次孤注一掷没有叫他失望——华为研制出了CC08交换机,价格比国外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