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拇指法 点击图片观看录像 胸外按压:双指法 用一只手的中指与食指或无名指的指尖按压胸骨 另一只手托住背部 胸外按压:按压的力度与深度 按压胸骨的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三分之一 胸外按压:手法 下压的持续时间应稍短于放松的时间 拇指或其他手指的指尖应始终与胸壁接触 胸外按压:与正压人工呼吸相配合 一个周期包括3次按压和1次呼吸,历时两秒 每分钟呼吸频率30次,按压频率90次,这相当于每分钟有120个“动作” ? 胸外按压:测心率时停止按压 在胸外按压与正压人工呼吸进行30秒后,停下来测定心率 胸外按压:心率持续低于60次/分 检查正压人工呼吸是否充分 如果还没有插管,考虑气管插管 插入脐静脉导管以注射肾上腺素 ? 胸外按压:并发症 肝脏受损 肋骨骨折 五、气管内插管 课程内容 指征 器械准备 喉镜用法 导管定位 吸引气道内胎粪 经气管内导管正压通气 指征 羊水胎粪污染且婴儿不是有活力的 正压人工通气效果不佳 正压人工通气需要延长 胸外按压需要 需要气管内注入肾上腺素 特殊指征:超低出生体重儿需注入表面活性物质, 先天性膈疝 设备 设备应清洁,避免污染 喉镜:备用电池、灯泡 镜片:0号、1号、直镜片优于弯的 气管导管: 金属导管芯 二氧化碳监视器或检测仪 吸引器 胶布 剪刀 胎粪吸引管 听诊器 正压人工呼吸装置 气管导管的特点 无菌,一次性 内径一致 刻有cm读数和声带线 无防护圈 首选粗细均匀的气管内导管给新生儿 气管导管型号 根据不同体重和孕周选择导管型号 可修短导管至13-15cm:注意接头 可使用金属导管芯:不超过侧孔;固定。 型号 (mm) 体重 孕周 (内径) (g) (wks) 2.5 <1,000 < 28 3.0 1,000-2,000 28-34 3.5 2,000-3,000 34-38 3.5-4.0 > 3,000 > 38 喉镜的准备工作 选择镜片型号: --0号用于早产儿 --1号用于足月儿 检查喉镜的亮灯情况 连接吸引器,调节到100mmHg 使用大号吸引管 (≥10F) 吸引分泌物 小号吸引管用于气管导管内吸引 插管的准备工作 准备复苏气囊和面罩 打开氧源 取听诊器 剪好胶布或准备气管导管的固定器 新生儿摆位 正确(上)和不正确的(中和下)插管位置 气管内插管解剖标志 喉镜所见的声门和其周围组织 喉镜握持 新生儿插管时手握喉镜的正确方法 气管内插管步骤1:插管准备 固定头部 提供常压氧 插入喉镜的准备 气管内插管步骤2: 插入喉镜 顺舌面右侧滑入镜片 将舌推向口腔的左侧 将镜片头部伸到会厌软骨谷的位置 放置喉镜的解剖标志 气管内插管步骤3:抬起镜片 上抬镜片 暴露咽部 不可上撬镜片 抬起喉镜镜片以暴露开放的喉部 气管内插管步骤3:抬起镜片 气管内插管步骤4: 寻找解剖标志 声带看起来象竖直条带,或象倒立的“V” 下压环状软骨可以帮助暴露声门 可能需要吸引分泌物 应用复苏气囊加压人工呼吸的指征 婴儿无呼吸或喘息样呼吸 心率100次/min, 中心性紫绀常压给氧后不缓解 复苏气囊的类型:气流充气式气囊 即麻醉气囊: (1)有压缩气源; (2)气囊紧贴婴儿面部 复苏气囊的类型: T-组合复苏器 复苏气囊的类型:自动充气式气囊 连有储氧器的自动充气式复苏囊能输送90—100%浓度的氧气给患者 未连接储氧器的自动充气式复苏囊只能输送40%浓度的氧气给患者 自动充气式气囊的优缺点 优点 可自动充气,无须压缩气源; 有减压阀,可预防肺的过度膨胀。 缺点 无法判断面罩与婴儿面部是否贴紧; 需要储氧器供给高浓度氧; 不能常压给氧; 自动充气式气囊输送的气体压力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挤压气囊的力度 面罩和新生儿面部间是否有气体泄漏 减压阀 气囊的操作:器械准备 面罩: 边缘 有软垫 无软垫 形状 圆形 解剖形 大小 小 大 有软垫的面罩 圆形(左)和解剖形(右)的面罩 面罩应覆盖颏端、口、鼻 正确 不正确 清理呼吸道 摆正新生儿头部 站在新生儿的一侧或头侧 气囊的操作:具体操作 不可将面罩用力压在新生儿面部 不可将手指或手置于新生儿眼部 不要压迫喉(气管) 正确放置面罩 通气压力 通气压力为20~40cmH2O 最初的几次正压通气压力为30~40cmH2O 以后维持通气压力为20cmH2O 通气频率每分钟40~60次呼吸 大声记数以保证每分钟40—60次呼吸 如何知道婴儿情况改善并停止正压人工呼吸? 如下4条说明婴儿情况改善: 心率增加 肤色改善 自主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