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第四章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2015解析
(1) 对于同一扩散系统、扩散系数D与扩散时间t的乘积为一常数。 例题1:已知Cu在Al中扩散系数D,在500℃和600℃分别为4.8×10-14m2s-1和5.3×10-13m2s-1,假如一个工件在600℃需要处理10h,若在500℃处理时,要达到同样的效果,需要多少小时?(需110.4小时) (2) 对于钢铁材料进行渗碳处理时,x与t的关系是t ? x2。 例题2:假设对-Wc=0.25%的钢件进行渗碳处理,要求渗层0.5㎜处的碳浓度为0.8%,渗碳气体浓度为Wc=1.2%,在950℃进行渗碳,需要7小时,如果将层深厚度提高到1.0㎜,需要多长时间?(需要28小时) 例题3: 在950 ℃下对纯铁渗碳,希望在0.1mm的深度得到w1(c)=0.9%的碳含量。假设表面碳浓度保持在w2(c)=1.2%,扩散系数D?Fe=1.0×10-10(m2/s)。计算为达到此要求至少要渗碳多少时间? 课外习题 3. 衰减薄膜源(略) 在金属B的长棒一端沉积一薄层金属A,将这样的两个样品连接起来,就形成在两个金属B棒之间的金属A薄膜源,然后将此扩散偶进行扩散退火,在金属A在金属B棒中的浓度随退火时间的变化为: 其中: K是待定常数。 若在金属B棒一端沉积扩散物质A(质量为M),则经退火后,扩散物质A的质量浓度为上述扩散偶的2倍,即 (4-18) (4-16) 应用 衰减薄膜扩散源常被用于失踪原子测定金属的自扩散系数。通过测定同位素A*在没有浓度梯度情况下的扩散系数,就可以得到元素A的自扩散系数。 4.成分偏析的均匀化(略) 固溶体合金在非平衡凝固条件下,晶内会出现枝晶偏析,由此对合金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通常需通过均匀化扩散退火来削弱这种影响。这种均匀扩散退火过程中组元浓度的变化可用菲克第二定律来描述。假定沿某一横越二次枝晶轴的直线方向上的溶质质量浓度变化按正弦波来处理,见下图。 平均质量浓度 A0 偏析的起始振幅 λ 枝晶二次轴之间的一半距离 4.1.4 置换型固溶体中的扩散 P140 对于间隙型溶质原子的扩散,溶剂原子半径与溶质原子差别大,各自扩散速率相差很大,可以忽略。如Fe-C合金 前面的讨论只适用于间隙式扩散以及自扩散过程。本节将讨论置换式固溶体中的扩散问题(即互扩散问题)。 关于置换式固溶体中原子的扩散机制: 由于溶剂与溶质原子的半径相差不会很大,原子扩散时必须与相邻原子间作置换,且两者可动性大致属于同一数量级,因此,必须考虑溶质和溶剂原子的不同扩散速率。 过去人们认为,在置换式固溶体中原子的扩散是通过溶质原子和溶剂原子的直接交换来实现的(即交换机制)。 对于置换式扩散还提出了另一种机制:空位机制,即置换原子的扩散是借助空位来实现的。 ?下面介绍研究置换式扩散的一个重要实验: 柯肯达尔实验。 柯肯达尔(Kirkendall)实验 (1947) 实验结果:随着时间,w在减小。 Cu+30%Zn Cu T=785℃ Mo丝(起标志面的作用) w 类似的现象在Cu-Sn, Cu-Ni, Cu-Au, Au-Ag以及Ag-Zn系中也被发现。 实验结果显示:标志面总是向着含低熔点较多的一侧移动。 分析可能的原因? 按交换机制进行,由于原子半径不同造成标志面移动。 rCu=1.278 A, rZn=1.332 A. 按空位机制进行,两种组元扩散速度不同。DZn DCu ← 但在定量上与实验结果不符。 柯肯达尔实验否定了交换机制,揭示出置换式扩散是通过空位机制来进行的。 Prof.E. Kirkendall,1914-2005 达肯公式 (Darken Equation) (1948) P141 达肯对柯肯达尔效应进行了详尽的讨论。如图所示:引入了两个平行的坐标系:一个是固定坐标系x,y;一个是坐落在晶面上和晶面一起运动的动坐标系x’,y’ 。同时采用两个扩散系数D1和D2,分别表示组元1和2的本征扩散系数,即分扩散系数。试验中测得的,或者说菲克定律中采用的是综合扩散系数(互扩散系数),常以 表示。 本征扩散系数是相对于动坐标而言的;总的扩散效果为本征扩散和整体变化效果之和。 达肯公式 把标记飘移看作类似流体运动的结果,即整体地流过了参考平面。 令vB=点阵整体的移动速度(相当于焊接面) =标记的速度=vm, vD=原子扩散系数=原子相对于标记的速度 故: i组元的实际扩散速度(相对于固定坐标系) vt= vB + vD= vm+vD 若组元i的摩尔浓度为ρi,扩散速度为vt,则其扩散通量 对于两个组元,它们的扩散总通量分别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