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头痛.pptx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灸治疗头痛

针灸辨位归经论治头痛头痛的病因病机与 头痛一、定义一、定义点击添加文本二、病因病机点击添加文本三、辨证四、头痛的治疗方法点击添加文本五、医案点击添加文本一、定义:头痛是以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是患者的一种自觉症状。二、病因病机:头痛病因复杂,涉及面很广。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如脑、眼、口、鼻等头面部病变和许多全身性疾病如感染性高热、高血压等。点击添加文本外感六淫:以外风为主,多兼夹寒、热、湿邪等1点击添加文本内伤:肝肾不足,髓海空虚,清窍失养;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脑窍失养;情志失调,肝失条达,肝阳上亢;脾失健运,痰湿内生,阻滞脑络;跌仆脑损,气血瘀滞,脑脉不通2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三、辨证: 辨外感内伤起病方式疼痛性质伴随症状诱发因素 外感起病较急风寒 冷痛恶风气候变化易诱发风热胀痛发热风湿重痛如裹 内伤起病较缓肝阳上亢胀痛目眩劳倦或情志诱发痰浊头痛昏蒙瘀血痛如锥刺肾虚隐痛耳鸣血虚空痛眩晕辨位归经阳明头痛——前额及眉棱骨部痛;少阳头痛——侧头痛,并连及耳部;太阳头痛——后枕痛,下连于项;厥阴头痛——巅顶痛,或连于目系。四、治疗点击添加文本外感头痛内伤头痛辨位归经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外感头痛治法:祛风通络,止痛——督脉及手太阴、足少阳经穴。 主穴 :列缺 百会 太阳 风池配穴: 风寒头痛——风门 风热头痛——曲池、大椎 风湿头痛——阴陵泉 阳明头痛——印堂、攒竹、合谷、内庭 少阳头痛——率谷、外关、足临泣 太阳头痛——天柱、后溪、申脉 厥阴头痛——四神聪、太冲、内关 操作:毫针泻法。风门拔罐或艾灸;大椎点 刺出血。 内伤头痛①实证治法: 疏通经络,清利头窍——督脉及足阳 明、足少阳经穴为主。主穴:百会 头维 风池配穴:肝阳上亢——太冲、太溪、侠溪 痰浊头痛——太阳、丰隆、阴陵泉 瘀血头痛——阿是穴、血海、膈俞、内关 操作:毫针泻法。②虚证治法:疏通经络,滋养脑髓——督脉及足阳 明、足少阳经穴为主。主穴:百会 风池 足三里配穴:血虚头痛——三阴交、肝俞、脾俞 肾虚头痛——太溪、肾俞、悬钟操作:风池用平补平泻法;余穴均用补法。 内伤头痛辨位归经部位归经选穴(近部选穴+远部选穴)前额痛阳明头痛印堂、上星、合谷、内庭侧头痛少阳头痛率谷、太阳、外关、侠溪后枕痛太阳头痛天柱、后顶、后溪、昆仑巅顶痛厥阴头痛百会、四神聪、内关、太冲 阳明头痛:治拟疏通阳明经脉。穴取上星、阳白、印堂、攒竹、合谷、解溪。 治法:上星沿皮向后刺入0.5~1寸,阳白用提捏进针法平刺0.5~1寸,解溪直 刺0.3 ~0.5寸。针用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少阳头痛:治拟疏通少阳经脉。穴位选取:风池、率谷、外关、侠溪、阳陵泉治法:率谷穴沿皮斜向耳根方向针刺,刺入深度为1寸左右,侠溪直刺0.3~0.5 寸,阴陵泉直刺1~2寸。针用泻法, 留针20分钟左右,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太阳头痛:治拟疏通太阳经脉。穴取天柱、后溪、昆仑、玉枕、束骨。治法:天柱宜斜向下刺,不宜针刺过深,通常深度为0.5~1寸,后溪直刺0.3~ 0.5寸,昆仑直刺0.3~0.5寸,玉枕沿 皮刺1寸,束骨直刺0.5~1寸。针用 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 1次,10次为1个疗程。厥阴头痛:治拟疏通厥阴经脉。穴位选取:百会、四神聪、太冲、肝俞、前顶治法:四神聪四穴斜刺或平刺向正中百会穴,深度为0.3~0.5寸,前顶沿皮刺 0.5~1寸,太冲直刺0.3~0.5寸,肝俞 应斜向脊柱方向针刺深度为0.5~1寸。 针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五、医案验案2:前额头痛(肝阳上亢,夹杂寒湿入络)李某,女,62岁,农民,2008年10月8日初诊。前额、头顶疼痛,伴头晕4~5年,加重1天。4年多来前额、头顶有压迫感,头痛头晕逐渐加重,头晕每日发作,晚上重,头痛每遇劳累、情绪抑郁、感冒诱发加重,西医CT检查未发现异常,血压、血糖、血脂均在正常范围。中西多医治疗,未见显效。昨天因生气,前额头痛,头晕,头顶压迫感,头脑不清亮,饮食、睡眠、大小便均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此为外有风寒湿邪侵及,内有情志所伤,气血逆乱,瘀血阻滞,脑失所养。选额中穴,单穴针刺。取穴:在印堂穴与前额发际之间,即为额中穴。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1寸半毫针平刺额中穴,酸胀感后,用平补平泻法捻转,轻至中度强度,持续捻转约2分钟,头痛头晕减轻,每10分钟捻转1次,留针1小时,头痛头晕缓解,头脑清亮。第2天复诊,仍有头痛头晕感,但较前均轻,连续治疗5天,后2天改为补法捻转治疗,头痛头晕未再复发,头脑清亮,十分满意。按:额中穴,属督脉穴,督脉贯脊属阳,主一身阳气,阳气虚,卫外不足,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加有情志所伤,气血逆乱,瘀血阻滞,脑失所养,发为本病。经络所过,主病所及

文档评论(0)

yingxiaorong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