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陋室铭.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英陋室铭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 2.了解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及陪衬的表现手法,复习论证方法。 4.体会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会用名言警句。 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今天修复的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 花香不在多 室雅何须大 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德馨 鸿儒 苔痕 案牍 xīn hónɡ rú tái dú 践离朗读1分31 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词性相同,意思相对,这样的句子叫骈句,也就是修辞中的 。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对偶 小知识 找出课文中对偶句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4、调素琴, 阅金经。 5、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6、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动词,出名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此,这 只 显灵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 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 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博学的人。鸿,大。 长到,蔓到 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 映入 谈笑,往来的是渊博的学者,没有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装饰的琴 无官职的平民。这里指缺乏文化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指奏乐的声音 官府的公文 使动用法,使……劳累 使动用法, 使……扰乱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身体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何陋之?倒装句。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否从一开始就写陋室?文章从何入笔?起何作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铺垫 文章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来具体比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和“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 用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与陋室类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1. 作者怎么样引出陋室的? 2. 第一、二句与第三句有什么关系呢? 山 水 比喻对偶起兴 山 仙 水 龙 陋室 德馨 4、那么,本文还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景色之雅:可知“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交往之雅:可见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劳形” ---情趣之雅:可见抚琴调弦、展卷读经的怡然情态。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正面——实写 反面——虚写 高雅脱俗 不慕富贵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圣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与前文“斯是陋室”遥相呼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山、水 (名、灵) 陋 室 (德馨) 诸葛庐 子云亭 环 境 交 往 情 趣 不 陋 何陋之有? 比 兴 类 比 文章主旨 通过对陋室环境等的描写,表

文档评论(0)

book19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