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度人教版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新学案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教学要求】
目标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汉武帝的“贤良对策” 汉武帝数次“举贤良对策”和董仲舒应对 “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是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需要
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分析西汉前期社会背景。探究封建统治的政治需求 社会各方面事务需要人才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春秋繁露》,新儒学体系的特色和内容 展示资料, 业精于勤,毁于嬉的道德教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五经”,太学,地方教育系统 问题探究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无为而治”?
“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治”:治理。意思是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2)原因: ①吸取秦朝灭亡教训;②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破坏严重。
(3)目的:恢复封建经济和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4)表现:与民休养生息
(5)措施:①减轻田租;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6)作用: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1)原因:①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②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匈奴为患等;③儒学逐渐复苏。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从“无为”到“有为”思想的转变实际上是为了适应汉初和汉武帝期间社会环境的转变治国思想的变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相反会促进社会的进步。两种思想主张不同,但从根本上都有利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过渡: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有为”的政治思想作支撑,那么什么样的思想符合当时统治的需要呢?)
诸子百家中哪一政治学说或哪一派的治国思想适应汉武帝的统治需要?
①法家:有利于加强专制集权,易导致暴政;
②墨家:完全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③道家: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④儒家: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提出者: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著有《春秋繁露》
2、内容:
(1)合作探究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
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汉书·董仲舒传》
①以上材料体现董仲舒什么观点?其观点提出的目的是什么?上述划线部分观点的实质是什么?
观点:“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②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 ③试评价以上观点。
“春秋大一统”体现国家的需要,是中国发展的主流,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但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不利于学术发展。 (2)合作探究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与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春秋繁露》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汉书·董仲舒传》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其目的是什么?上述观点体现儒家吸收了哪些学派的思想?如何评价这一思想?
观点:“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核心)目的:为了加强君权。
评价:体现儒家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有利于加强君权,“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 (3)合作探究三: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春秋繁露·基义》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外方,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年度2014年度学年度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半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第102套.doc
- 2013年度2014年度学年度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第33套.doc
- 2013年度2014年度学年度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10月月考试卷新人教版第4套.doc
- 2013年度2014年度学年度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中模拟试卷C卷新人教版第22套.doc
- 2013年度2014年度学年度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中模拟试卷B卷新人教版第21套.doc
- 2013年度2014年度学年度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中监测试卷新人教版第8套.doc
- 2013年度2014年度学年度八年级英语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人教新目标版.doc
- 2013年度2014年度学年度九年级语文十一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第128套.doc
- 2013年度2014年度学年度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中联合调研测试试卷新人教版第36套.doc
- 2013年度2014年度学年度八年级语文十二月月考试卷新人教版第62套).doc
- 2025年安徽省宣城市单招语文测试模拟题库及完整答案1套.docx
- 2025年安徽省阜阳市选调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综合能力题库必考题.docx
- 2025年安徽省黄山市单招语文测试模拟题库最新.docx
- 2025年安徽省宣城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题库及答案1套.docx
- 2025年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测试模拟题库精编.docx
- 2025年安徽省蚌埠市单招语文测试模拟题库必考题.docx
- 2025年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测试模拟题库参考答案.docx
- 2025年安徽省铜陵市单招(语文)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套.docx
- 2025年安徽省合肥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库一套.docx
- 2025年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测试模拟题库1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