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评估检测..docx

专题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评估检测..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评估检测.

专题评估检测(二)专题二(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世纪前期,英国对美国、中国的贸易情况,以下叙述最为恰当的是 (  )A.英国自中国购丝,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棉花卖至中国B.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鸦片卖至中国C.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玉米,并以鸦片卖至中国D.英国自中国购丝,卖至美国,买回玉米,并以棉花卖至中国2.1842年后香港岛异常拥挤,加之气候炎热和潮湿,疟疾、痢疾和黄疸病流行。香港岛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由于 (  )A.当时政府无作为B.社会发生巨变C.地域狭小D.人口众多3.《字林沪报》是中国近代有较大影响力的报刊之一。有人在这份报刊上查阅到这样一段文字:“高丽之乱国固非自今日始矣。光绪八年(1882年)壬午岁,大院君之变,则日本暗主其谋。光绪十年(1884年)甲申岁,金玉均之叛,则日本明助其力。若今东学党之事,不过乱民匪党,癣疥之疾,而竟兵连祸结,若临大敌者,此中未必无人焉。”这段文字应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甲午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4.著名的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观察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对比表项目参战舰艇(艘)火炮(门)兵力(人)中方101912 052日方122723 566A.日方兵力处于相对优势B.展示了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C.中国官兵以弱胜强,击溃日军D.导致了北洋舰队全军覆灭6.(2013·莆田模拟)下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  )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7.春秋笔法,又称微言大义,是指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的主观看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不少重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据此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点的是 (  )A.英荷战争B.抗日战争C.巴黎条约D.“一国两制”8.(2013·宁化模拟)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断,该片断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C.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影响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9. (2013·三明模拟)1933年初,《申报》刊登永安堂的广告词:“国难紧急中,我们需要的是民族英雄;天气严寒日,我们需要的是虎标良药。”并附上蔡廷锴将军的题词:“永安堂主人胡文虎君,热心救国,仁术济人。……此次本军在沪抗日,胡君援助最力,急难同仇,令人感奋。书此以留纪念。”于是永安堂的产品卖得火热。这则广告作为史料可用于研究 (  )①近代民族企业的奋斗史②实业救国思想的时代特征③近代大众传媒的发展④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0.(2013·泉州模拟)下图为一张已经发黄的传单图片,下列关于此传单图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内容纯为欺骗宣传,与事实完全不符B.宣传目的是为了削弱我抗战军民士气C.此传单包藏祸心,为日本的侵华服务D.体现了抗战初期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11.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A.百团大战B.平型关战役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役12.1943年1月11日,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宋子文和英国大使薛穆在重庆签署了《中英新约》,其内容包括废除1901年的《辛丑条约》,撤销英国政府及其人民或公司在华享有的种种特权等八条。这说明 (  )A.中国国际地位在此时有所提高B.英国尊重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C.中国半殖民地社会性质的改变D.中国的外交努力获得决定性胜利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2013·江南十校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材料二 御外之道,莫切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