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业植物病理学
稻瘟病 Pyricularia grisea
稻瘟病在整个水稻生育期都有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
叶瘟:发生在3叶期以后。随水稻品种抗病性和天气条件的不同,病斑分为 白点型、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 等4种。
节瘟主要发生在穗颈下第一、二节上,初为褐色或黑褐色小点,以后环状扩大至整个节部。
穗颈瘟:发生于穗颈,病斑初呈浅褐色小点,逐渐围绕穗颈、穗轴和枝梗并向上下扩展。
谷粒瘟:发生在谷壳和护颖上,形成近椭圆形黑褐色病斑,并可延及整个谷粒。
稻瘟病无论在何部位发生,其诊断要点是病斑具明显褐色边缘,中央灰白色,遇潮湿条件,病部产生灰绿色霉状物。
病害循环: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病稻谷上越冬。因此,病稻草和病稻谷是翌年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来源。借风雨传播到英苗或本田稻株。
病害控制:(1)种植抗病品种。(2)减少病源。(3)改进栽培方式,加强水肥管理。(4)药剂防治。其他有效药剂有富+-1号(稻瘟灵)、异稻瘟净、春雷霉素、多菌灵、克瘟散、嘧菌胺 等。
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
症状
病害症状有 :普通型、急性型、凋萎型、中脉型。
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暗绿色水渍状短侵染线,后沿叶缘从叶缘或中脉迅速向下加长加宽而扩展成黄褐色,最后呈枯白色病斑,可达叶片基部和整个叶片。
病害循环:病菌主要潜伏于稻种表面、胚和胚乳表面,随病稻种越冬或随病稻草、稻桩越冬。 细菌病害都种子带菌。
传播:病菌主要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播。
病害控制:(1)杜绝种子传病。(2)种植抗病品种。(3)培育无病壮秧,加强肥水管理。(4)药剂防治:叶青双、龙克菌、叶枯灵、叶枯净、链霉素等(5)生物防治。
小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
小麦锈病包括: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
小麦锈病症状:三种锈病共同的特点是在叶或茎秆上产生黄色或褐色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夏孢子飞散。
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褐斑。
小麦锈菌的生物学特性:(1)严格的寄生性。(2)高度的寄生专化形和变异性。(3)气流传播流行的广泛性。(4)孢子繁殖迅速,流行的爆发性。(5)对 温、湿度、光照比较敏感。
侵染循环:(1)小麦锈菌以 夏孢子 随气流进行高空远距离传播。(2)小麦锈菌以 夏孢子 在田间进行初次和多次重复侵染。(3)三种锈菌的越冬,越夏方式和地区不同。
病害控制 综合防治措施:(1)种植抗病品种。(2)实行抗锈基因合理布局。在条锈菌越夏区和越冬区、其他不同的流行区域实施抗病基因合理布局,以阻断病菌的侵染循环。(3)栽培防治。适期播种,避免早播,以减轻秋苗发病,减少秋季菌源。月下地区要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的积累和传播。(4)药剂防治。在锈病爆发流行的情况下,药剂防治是大面积控制锈病流行的主要应急措施。药剂拌种是在小麦条锈病菌常发易变区控制菌量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小麦锈病的药剂主要有 粉锈宁 、戊唑醇、丙环唑、速保利 等三唑类和嘧菌酯、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可用于拌种或成株期喷雾。
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
简单说一下小麦白粉病的症状?
答:主要为害叶片,病部初产生黄色小点,然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表面生白粉状霉层,霉层逐渐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其上密生黑色小粒点。
病害循环 病原菌的越冬和越夏:越夏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以分生孢子在夏季气温较低的地区的自生麦苗或夏播小麦植物上越夏。另一种越夏方式是以病残体上的闭囊壳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越夏。在冬季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植株下部叶片或叶鞘内越冬。在新疆闭囊壳越冬。
传播和侵入: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借高空气流作远距离传播。
病害控制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减少初侵染来源。(3)加强栽培管理。主要措施有:①适期适量播种,控制田间群体密度。②合理施肥。③合理灌水。(4)药剂防治。
小麦全蚀病Gaeumannomyces graminis
1.请给描述小麦全蚀病的症状?
答:小麦全蚀病主要为害小麦根部和茎基部第一、二节处。拔节后茎基部1~2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在潮湿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黑褐色菌丝层,称为“黑脚”,这是全蚀病区别于其他根腐病的典型症状。
病害循环: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 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越夏。
病原物的传播:典型的土传病害,引种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大小麦散黑穗病的病原菌以休眠菌丝在种子 胚内越冬,气流传播,花器侵染的系统性病害。
玉米丝黑穗病Sphacelotheca reiliana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产区的重要穗部病害。
症状:此病是一种苗期系统性侵染病害。
病害循环:病菌以散落在土中、混入粪肥或沾附于种子表面的冬孢子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关于十二矿优化劳动组织的调研报告.docx VIP
-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整理.pdf VIP
- 关于十二矿优化劳动组织的调研报告.doc VIP
- 2025年财会类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docx VIP
- 旅游咨询项目创业计划书.pptx VIP
- 西师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pdf VIP
- 2025江西鹰潭市公安局面向社会招聘留置看护勤务辅警87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浅析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风险与监管——以蚂蚁金服为例.doc VIP
- 旅游咨询创业计划书.pptx VIP
- 【0181】46页PPT数字化建设项目总体规划蓝图(豪华版).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