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中国当代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
浅谈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
王利香
【内容摘要】1979年,中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30年过去了,最早出生的一批独生子女已到了而立之年,而最年轻的一代独生子女(即14岁以下少年儿童)大约有6600万,他们是特殊国情下的特殊人群,他们的成长、教育不仅牵涉着千千万万个家庭,更关系着中国未来发展的百年大计。本文围绕着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从几方面分析了中国当代独生子女的现状,当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所暴露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独生子女 家庭教育 走出误区
迫于人口迅猛增长的压力,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实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几乎所有的儿童都成了社会和家庭的小太阳。从目前国情来看,这项政策在一段时期内还将继续执行下去,这将为中国带来更多的“小太阳”。毫无疑问,“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对缓解我国人口增长压力、促进经济发展起到毋庸置疑的作用。但在“独生代”的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陋习,却让众多家长及关心、研究“独生子女”问题的专家学者忧心忡忡,80后、90后甚至成为了自私、任性、脆弱的代名词。有人甚至总结出独生子女的六大通病:1、至高至尊的心理倾向;2、自我中心的品行;3、博而不专的志趣;4、怯懦脆弱的意志;5、执拗不驯的性格;6、孤寂冷峻的情绪类型。
独生子女在婴幼儿期,与非独生子女没有什么不一样之处,其天性和童心完全处于一个水平线上。而且由于是独生,家庭在养育方面无论是投入金钱,还是精力,都是处于一种非常优越的地步,是那些非独生子女家庭难以相比的,与他们的父辈、祖辈相比,更加是天壤之别。但在如此优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独生代”,为什么偏偏如此不成器?我觉得这与我们的家庭教育有莫大的关系。中国的独生子女是在特定历史条件和特定时代背景下出现的特定产物。1979年第一批独生子女出生后,中国社会的家庭结构也逐渐开始从大家庭模式向小家庭模式转变,家庭事务的主导也从“金字塔”形的层级结构逐步向“星系”结构转变,形成了以孩子为中心,父母、祖父母绕其运行的“星系”。于是,“小太阳”、“小皇帝”也就应运而生了。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位置特殊,但家长对这种特殊性缺乏认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因而带来一些值得探讨的新问题。下面我们就围绕着当代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及解决方法两方面展开一些探讨。
一、当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1、过度溺爱、过分包办
因为是“独苗”,是家庭的中心,家长们出于“独苗难栽”的心理,万千宠爱于一身,过度娇宠、无限满足也就不由自主地发生,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也被当成顺理成章。家长们不仅不让孩子做家务,连自理劳动也由家长包办。久而久之,孩子把家长当成了拐棍,一步也离不开。结果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降低了这一代人的素质,孩子不仅不能成为强者,倒可能会成为一个窝囊废和寄生虫。孩子的意志力、坚韧性得不到锻炼,自立自理能力较弱。从吃到穿,从里到外,事事替孩子办好。这实际是剥夺了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逆境中锻炼意志的机会。使孩子越养越娇,弱不禁风,不利于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性格和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
2、期望值过高,偏重智育教育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最大心愿,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这种期望往往却导致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甚至出现许多荒谬的现象。孩子才几个月大就送去了训练中心,进行所谓的早教。到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了,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不惜花费重金以求一个名校的优质学位。节假日更是让孩子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兴趣班。用种种近乎扭曲的行为破坏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苦事”, 导致不少孩子厌学,逆反心理重,小小的年纪就被磨损了灵性,失去了童趣。
3、忽视对独生子女的道德培养
据北京晨报2007年1月11日报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十五”期间青年发展状况和“十一五”期间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指出,“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增加68%,未来5年青少年犯罪总量将进一步增加。2008年7月29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题为《“80后”犯罪率增高源于父母溺爱》的报道,这篇报道引用一位检察官的话说:“许多上世纪80年代前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小被全家视为掌上明珠,由于父母无原则的溺爱,这些孩子走入社会后往往表现出好逸恶劳、毫无责任感等性格特征,对自己的放纵和侵犯他人利益不以为然,最终走上犯罪道路。”芬兰奥卢大学心理学研究所对独生子女家庭背景与犯罪关系所做的专项调查,数据表明:独生男孩的暴力犯罪率是多子女家庭男孩的两倍。也有人认为,独生子女是“天之骄子”,营养过剩,品德不良。这一观点虽然有点偏激,但上述引述的数据及结论也表明,独生子女的道德素质培养不容忽视。但不少家长们仍然按照个人经验和普通惯例,认为智育是孩子成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fagor发格CNC 8055_M_操作手册_1110.pdf
-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pptx VIP
- 以“学习圈”理论优化小学高段记叙文写作教学-来源:广西教育(义务教育)(第2021005期)-广西教育杂志社.pdf VIP
- TCPIA 0001-2017 地面光伏组件 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质量保证导则.docx VIP
- 2025年数字低空安全技术白皮书.docx VIP
- 隧道锚施工方案.docx VIP
- 变电站二次系统 第2部分:数据与模型.pdf VIP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pdf VIP
- 2023输变电工程消防验收标准.pdf
- CATIA实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社)全套电子新版.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