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蒙古高原的行政沿革(辽金元明清)重点.ppt

历史时期蒙古高原的行政沿革(辽金元明清)重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蒙古历史地理 第二编 辽夏金元明时期的内蒙古地区 历史时期蒙古高原行政沿革三 第一节辽夏时期蒙古高原行政建置 第二节金代蒙古高原行政建置 第三节元代的蒙古高原行政建置 第四节明代蒙古高原行政建置 第五节 清代蒙古高原行政建置 第一节辽夏时期蒙古高原行政建置 唐中叶之后,随着中央政权的衰微,藩镇割据的猖獗,唐朝对周边各族的行政控制日益削弱。唐曾经在内蒙古地区设立的羁縻北方游牧部族的军政机构如松漠都督府、单于大都护府等,9世纪以来,或者名存实亡,或者沦为地方藩镇割据首领的势力范围。10世纪初,世居在内蒙古赤峰市境内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流域的契丹族迅速强大起来。916年,契丹民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庙号辽太祖)正式建元称帝,创立大契丹国。(其国号,太宗时改称“大辽”,圣宗时复称“契丹”,道宗时再号“辽”,历史上习惯通称“辽朝”,916—1125年)。 辽太祖在建国前后约三十年间,通过不间断的兼并战争,相继征服了当时散居在大漠南北和东北地区的众多部族和国家,从东西北三个方向上,为辽帝国奠定了“东至于海,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暨于流沙(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至胪朐河(今克鲁伦河)”《辽史》卷三十七《地理志》一。以下凡引用《辽史·地理志》的内容,不再加注。的广阔疆域。内蒙古除今伊盟和巴盟以西外的绝大部分地区,被纳入辽的版图之内。内蒙东部更因为是契丹民族的发祥地,成为辽朝统治的政治中心。大同元年(947),太宗耶律德光迫使后晋高祖石敬塘割让燕云十六州之地,把辽的南疆,推进到河北、山西二省的中部。至此,有辽一代疆域四至的雏形基本确定下来。 辽朝的地方行政体系在太祖和太宗两朝已规模初具,到圣宗和兴宗之世,更臻完备。它大致是将全国划分为以上京、中京、南京、东京、西京等五京为中心的五大行政区域,称为五京道。道下设府、州、军、县、投下军州、边防城等各级、各类地方政权机构,以管理基层。辽的东京道是渤海国故壤,南京道和西京道为唐燕云十六州旧地,这里本来就存在完备的地方州县制度。契丹统治者接管这些地区以后,基本保留了它们原有的地方行政制度,只做了一些很小的改动。 一、上京道 今内蒙古赤峰市北部、锡盟东北部、哲盟、兴安盟、呼盟,辽代均属上京道管辖。这一区域自古就是东胡系各民族活动出没的场所,千百年来保持着单纯而原始的草原风貌。历史上在这里大规模地营建城郭,设置州县,是从辽代才开始的。 辽上京临潢府上京临潢府城是太祖阿保机在神册三年(918)开始营建的,初名皇都。太宗德光时,进一步扩建,天显十三年(938),正式命名为上京临潢府。临潢府是契丹统治者建筑的第一座京城,也是辽朝的首都。它的遗址即今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边的波罗城,已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中京道 辽中京大定府辽圣宗统和二十一到二十五年(1003—1007)选拔燕蓟地区的能工巧匠,在奚王牙帐故地,建成中京大定府城,城中主要安置汉民。中京大定府遗址即今赤峰市宁城县西大明镇的大明城。这里正好位于老哈河中游最开阔的冲击地带,背靠九头山(即辽代七金山),南临老哈河(即辽代土河);地势平坦,是建筑大型皇都的理想选址。城市布局大致仿上京形制,南北方向,由北面的皇城和南面的汉城组合而成,平面呈“日”字形。皇城北部居中建有宫城,宫城有东、西、南三面独立的宫墙。 大定府,府衙在中京城内,下辖九县,治大定、长兴二县。在今内蒙古境内的有四县: 三、西京道 晋石敬瑭割云州等地于辽。辽于云州置大同军节度使。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升云州为西京,置大同府(今大同市)。大同府辖七县、二州,只有德州在今内蒙古境。 德州,下等刺史州。唐朝有德州,辽圣宗开泰八年(1019)以汉户置州。州址在今乌盟凉城县岱海东北麦胡图乡淤泥滩村。参阅本章第三节大同府宣厅县条注文。下辖附郭一县: 西京道所辖诸州在今内蒙古境内还有: 丰州军额为天德军节度使。该地在唐末曾是沙陀李克用的势力范围。辽初被契丹统治者占有,创建丰州城。遗址在今呼和浩特市东郊太平庄乡白塔村西南。城郭略呈方形,南北向,周长约9华里。内蒙文物工作队和呼市文管处共同钻探的资料,参阅李逸友前揭文。建在城西北角的万部华严经塔(俗称白塔)尚保存完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西南面招讨司即驻该城中。丰州下辖二县: 富民县,县治在丰州城中,辖境包括今呼和浩特市郊区、乌盟的卓资县、察右中旗和后旗的部分地区。领1 200户。 振武县,本唐振武军节度使驻地。神册元年(916)辽太祖攻破其地,将居民全部押往契丹故地,只留300乡兵驻守。后改建振武县,遗址即今和林格尔县土城子。 云内州下等州,军额为开远军节度使,辽初置代北云朔招讨司,改称云内州。遗址在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古城乡东北5公里的白塔古城,城周长4 600米。参阅本章第二节云内州、宁边州

文档评论(0)

22266572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