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学四大件ink重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油墨 触变性的表现形式:当油墨受到外力搅拌时,油墨由稠变稀,表观粘度随时间的持续而下降,甚至能产生流动。当搅拌作用力停止后,油墨又由稀变稠,表观粘度随静置时间的持续而上升,并恢复到原来较高的恒定值,油墨流动减弱最后停止流动。 注意:触变性是在恒温条件下进行的,表观粘度的下降不是因搅拌时油墨升温而导致的,而主要是油墨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而引起的。 影响触变性的因素:颜料的性质、形状及体积 一般地,针状颜料较球状颜料制成的油墨触变性大 颜料在油墨中所占的体积(含量)大,则油墨的触变性大 颜料与连结料之间的润湿好时,油墨的触变性要小。 油墨 触变性对于印刷过程的重要意义: 静止时,油墨的黏度比较高,可以有效地阻止颜料粒子由于分子热运动而导致的聚集,有利于油墨的储存和运输。 油墨在受到恒定剪切应力 作用时,粘度不断降低并逐渐稳定,有利于油墨的传递和转移。 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D=0,随着时间延长,粘度逐渐增大,有利于减少油墨网点铺展,提高图象的清晰度。 油墨 触变性产生的原因及触变现象形成的机理: 扩散双电层 架子结构 静止时:引力=斥力呈现凝胶 状态,粘度较高; 外部机械作用下,双电层被破坏, 引力≠斥力,粒子运动范围加大, 呈现溶胶状态,表现为粘度降低, 作用时间越长,粒子双电层破坏 越彻底; D=0,粒子双电层重新恢复,经过一定时间,体系再次回到起初的凝胶状态。 油墨流变曲线的滞后现象 τ τ τ A D D 0 对应于同一个剪切速率,上行线的表观粘度要大于下行线的表观粘度,该现象为滞后现象。 触变性流体的流变曲线 油墨 四、温度与油墨的粘滞变形——粘温曲线 1.油墨粘温特性方程 dD = 0 2.粘温特性参数             第三节 油墨的粘弹特性   在静应力作用下,油墨不发生弹性反应,而在动应力作用下,油墨要同时产生粘性和弹性反应,而且随印刷速度的提高,油墨的弹性反应更为明显。油墨的分离过程是一个粘弹过程,油墨的粘弹性不仅与前述粘滞因素有关,而且与粘着能、粘着能密度等弹性因素有关。 油墨 油墨的粘弹性 粘弹性是高分子特有的性质,既有粘性,又有弹性.油墨是一种混合粘稠体系,尤其是其中溶有高分子树脂,也同样具有这种特性。 油墨粘弹性是在印刷机高速运转的交变应力下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表现是两墨辊相压后再分离的时候,粘滞的油墨被拉成墨丝,进而断裂,形成“飞墨”的过程。 粘弹性产生的原因是体系内部结构及分子自身结构所导致的。油墨中分子多数具有极性,取代基数目多,树脂的溶入使体系粘度增大,再加上颜料粒子与填料粒子的高度分散,使体系运动的阻尼很大,所有物质的分子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吸引力把体系整体 束缚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网架”。因此油墨在剪切或拉伸力的作用下就体现了粘弹性的现象。 一、油墨的粘弹性模型 油墨在剪切应力作用下的粘弹性模型是描述弹性特性的虎克型与描述粘性特性的牛顿模型的串联加和,即麦克斯威尔(Maxwell)粘弹性模型。 1.油墨的粘弹性模型 G η 油墨的粘弹性模型(Maxwell模型-串联) 油墨 二、油墨的粘着性和拉丝性 油墨的粘着性和拉丝性,是决定油墨分离和转移性能好坏的重要因素,而印刷的过程也就是油墨不断转移的过程。因此,油墨的粘着性和拉丝性对印刷过程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果采用的油墨粘着性过小,墨丝回弹无力,则又会引起印品网点增大铺展现象,印刷图文不清晰。印刷油墨的拉丝性也要适当,墨丝过短,油墨不能附着到墨辊上;墨丝过长,又容易引起飞墨。 油墨 2.油墨的拉丝性和粘着性 拉丝是油墨印刷中的正常现象,是粘弹性的表现。印刷过程中,油墨在辊与辊之间、辊与版之间、版与承印物之间连续转移,紧密粘滞在一起,两辊分开时,油墨受到了两个方向的拉力,此时粘滞力开始解体,内部出现了空隙空洞,随着拉伸继续进行,空隙加大,墨膜拉成丝,最后经变形而断裂。 总之,若墨丝以粘性特征断裂,则墨丝拉丝较长,若墨丝以弹性特征断裂,则墨丝拉得较短。 油墨形成丝状的能力称为油墨的拉丝性。 墨辊转动时油墨的受力及墨拉丝的状态图   三、油墨粘着性和拉丝性的测定 1.油墨粘着性的测定 2.油墨拉丝性的测定 墨膜的破裂 油墨 粘着性:墨膜在油墨动态转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阻止墨膜破裂的能力。它是油墨内聚力在附着力作用下的一种表现。 在油墨成丝的过程中,粘滞性起主导作用,弹性起辅助作用 在油墨断裂的过程中,弹性起主导作用,粘滞性起主导作用 在动应力作用下,油墨急剧变形导致墨膜断裂,这是弹性破坏的过程。它与由静应力而产生的粘性破坏不同。墨膜以粘性为特征断

文档评论(0)

22266572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