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宗教观.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子的宗教观

一、孔子的宗教观 1、孔子的学说是否是一种宗教学说 冯友兰先生说:对于自然,总要有所理解;对于自然,总要持一种态度。宗教也是对自然界的一种态度。有些宗教认为宇宙有一个最高主宰者,称为“帝”、“天”。孔子对宗教的态度,看起来似乎是犹疑的,其实不然,孔子曾在《论语》中多次提及到过“天”,有些地方直接提到“天”的就有十九条之多,所以他的学说中肯定是有宗教观点存在的。其中有两个观点可以说明:一个是“天人之学”、另一个是“鬼、神”之说。 在天命观中有许多例子,如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轻侮圣人之言。”孔子说:“君子敬畏三件事:敬畏天命,敬畏身居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言论。小人不懂天命因而不敬畏,不敬重地位高的人,轻侮圣人的言论。” “天命”就是上帝的命令,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者,大人是社会的统治和管理者,“圣人”是个人所信奉的权威,“圣人之言”是圣人所说的话。 在鬼、神论中有,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先进》季路向孔子请教如何服侍鬼神的问题,孔子不仅拒绝回答而且把“事人”看得比“事鬼”更为重要,这显然出乎季路的意料于是追问孔子对死亡的看法。孔子用同样的方式以“焉知”拒绝讨论。 从而可以看出,孔子的宗教观是他敬重自然的天但他不信鬼神,他更在乎的是事人而非事鬼,他追寻的是一种自然规律,在其规律中寻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具体阐述孔子对“鬼神”的认识 对于当时来说宗教仪式是很普及的,神职人员的增多而增加,迷信活动已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此影响,“孔子为儿嬉戏,长陈俎豆,设礼容”《史记·孔子世家》,这就说明孔子小时后就已经开始学做祭祀的礼仪了,但是对于来自远古社会的鬼神迷信思想并没有盲目的接受。他不但自己“ 不语怪、力、乱、神”《述而》更不愿意他的学生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子贡问孔子:“死人有知无知也?”孔子曰:“吾欲言死者有知也,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也;欲言无知,恐不孝子孙弃不葬也。赐欲知死人有知将无知也,死徐自知之,犹未晚也。”《说苑·辩物》子贡问孔子,死人有知觉吗?孔子回答说:“我想说死人有知觉,担心孝子贤孙身前不侍奉好活人,死后祭祀隆重把希望寄托到死人身上;我想说死人无知觉,鬼神不存在,又担心不肖子孙天不怕地不怕,无所顾忌,甚至有人连死去的父母都不能以礼葬之。端木赐,你想要知道是否有鬼神,死后就会知道的,那时也不晚。” 从以上的例证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建立在死人后有知认识与以往的鬼神观念不同,他更注重对血肉之躯的人的重视,表明了以人为本的宗教观。“未知生,焉知死”、“以鬼不为神”、“自古皆有死”《颜渊》也都说明其不迷信鬼神,不寄希望在“来世”,他真正懂得了死亡的真实性,从而承认了生命的有限性,所以他认为在人的一生中应该关注的是活着时的“人事”而非死后虚无的鬼神。也许有人会认为既然孔子不迷信“鬼神”那么他为什么有那么注重葬、祭祀之礼呢?他不信鬼神,他认为祭祀是一种孝,“孝”是子女对父母的行为,“非其鬼而祭之,谄也”《为政》就是说,不是自己应该祭祀的鬼神却去祭祀它,这是献媚。祭祀是对父母和祖先的纪念和感激方式,所以应该诚敬。孔子把葬祭之礼作为一种叫化手段,其弟子曾子就已明白:“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学而》其意思就是说要慎重的对待父母的死亡,追远代的祖先。孔子的目的就是为了把礼乐服务和服从于神变而为服务和服从于人,这就使传统的宗教伦理实现了向现实的为世俗伦理的转变,从而使人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也就是说,孔子把宗教礼仪从鬼神的需要和支配转变为人的需要和自觉,成为人的心理和社会关系的调节手段。 3、孔子的天人之学 ⑴孔子对“天命”与“鬼神”的不同的认识 恩格斯曾说过:“一切宗教都不过受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在历史的时期,首先是自然力量获得了这种总反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35页。)这就说明世界上是存在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自然力量”,由此可以看出天命观并不是凭空产生的。然而鬼神产生的基础则不同,鬼神往往产生于“梦”这一无意识或潜意识的精神活动,他只是人的一种幻想,或是产生于人对死亡的恐惧从而产生的幻想,但这些幻想带给人的实际影响是有限的,所以由此产生的“鬼神”也就难以求证了。孔子存天远鬼神的态度,实际上就是由这两种观念产生的基础不同基础决定的,即“天命”有部分现实存在的基础,而“鬼神”侧很飘渺。 ⑵孔子保留使用“天命”,强调“知命”和“畏天命” 传统的“天”或“天命”是神秘的,至上的,可望而不可及的。孔子之前本是具有无神论倾向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而孔子却以他独特的视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74wangp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