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第九章重点.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 转基因技术应用与转基因植物安全性 第一节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应用表现: 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抗逆性 改善营养价值和食用风味 一、培育抗病品种 抗病毒转基因植物 抗真菌转基因植物 抗细菌转基因植物 1.抗病毒转基因研究: ①利用病毒外壳蛋白基因介导抗性 ②利用病毒复制酶基因介导抗性 ③利用来自病毒的核酶基因 ④利用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 ⑤利用植物抗病毒基因 2.抗真菌转基因研究 几丁质酶基因 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 3.抗细菌转基因研究 抗菌肽基因 溶菌酶基因 植物防御素基因 植物保卫素合成酶基因 二、培育抗虫品种 转Bt毒蛋白基因 转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转α-淀粉酶抑制剂基因 转植物凝集素基因 三、培育抗逆品种 抗盐基因 抗冻基因 抗活性氧集团基因 其他:抗衰老 四、培育抗除草剂品种 草甘膦 磺酰脲类 咪唑啉酮类 五、培育耐储运品种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 ACC合成酶基因 ACC氧化酶基因 六、创造雄性不育材料 七、改良产品的营养价值 蛋白质含量 蔗糖含量 脂类含量 八、改变花卉作物的花型和花色 萼片花瓣化 改变花色 类胡萝卜素、生物碱、类黄酮 改变花期 宿迁三台山 衲田 九、提高光合效率和固氮能力 十、改良其他性状 1. 转基因食品:表达外源基因的转基因生物体直接作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2.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原则 1993年经济发展合作组织提出了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实质等同性原则。如果转基因植物生产的产品与传统产品具有实质等同性,则可以认为是安全的。 实质等同性: 1)表型形状等同 2)成分等同 3.转基因食品评价的内容 有毒物质:必须确保转入外源基因或基因产物对人畜无毒。 过敏反应:在自然条件下存在着许多过敏源。 营养问题 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 二、转基因植物的生态环境安全性 1、转基因植物演变成农田杂草的可能性 植物在获得新的基因后会不会增加其生存竞争性,改变自然的生物种群,打破生态平衡。 从目前在水稻、玉米、棉花、马铃薯、亚麻、芦笋等转基因植物的田间试验结果来看,大多数转基因植物的生存竞争力并没有增加,故一般不会演变为农田杂草 。 2、基因漂流到近缘野生种的可能性 在自然生态条件下,有些栽培植物会和周围生长的近缘野生种发生天然杂交。 在进行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时,我们应从两个方面考虑这一问题。 一个是转基因植物释放区没有存在与其可以杂交的近缘野生种,则基因漂流就不会发生。 另一个可能是存在近缘野生种,基因可从栽培植物转移到野生种中。 3、对自然生物类群的影响: 害虫产生抗药性,难以去除; 威胁以害虫为食的天敌,破坏生态平衡。 三、转基因植物安全性管理的范畴及重要性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制定了各自对转基因生物(包括植物)的管理法规,负责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和监控。 如美国是在原有联邦法律的基础上增加转基因生物的内容,分别由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环保署及联邦食品和药物局负责环境和食品两个方面的安全性评价和审批。 我国农业部在1996年7月颁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 设立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公室,并成立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委员会,负责全国农业生物遗传工程体及其产品的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和商品化生产的安全性评价。 从1997年——2003年,农业部共受理了8批200多项申请,批准转Bt基因抗虫棉,反义RNA技术延熟番茄、改变花色的矮牵牛、抗病毒的甜椒和番茄的商品化生产。 美国和加拿大:对转转基因作物面积占全世界的70%。若再加上加拿大和阿根廷,这三国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占全世界的98%。 欧洲国家:从研究水平上来说,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都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开发出一批可用于生产的转基因作物。但直到现在,欧洲作为商品种植的转基因作物还很少。欧洲的消费者很难接受转基因食品。 河南科技学院园艺园林学院 改变花型 第二节 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 一、转基因植物食品安全性 VE ,类胡萝卜素 转基因植物演变成农田杂草的可能性 基因漂流到近缘野生种的可能性 对自然生物类群的影响

文档评论(0)

22266572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