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会犯错的,安全是防御意识的存在(下)..docx

人都是会犯错的,安全是防御意识的存在(下)..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都是会犯错的,安全是防御意识的存在(下).

人都是会犯错的,安全是防御意识的存在(下)发布日期:2016-03-17发布人:Ben?——听秦之刚讲“基于人和组织行为的安全学”文/米建英??刘佳??宁丙文???“当下因素”的考量秦之刚强调,要明确的一点是,我们是人类,不是机器人,我们是会犯错误的。许多年来,我们一直试图使工人们“更关心”,并且“更加关注”他们正在做的事情,这样他们就不会“犯错误”(如发生工伤意外)了,但并非完全奏效。在HOP这种新的思维方式或“新观点”中,我们正在改变我们对“失败”(犯错误)的反应。我们不应对员工的错误和失败(犯错误)表现出惊讶或谴责员工,而要通过成立学习小组的形式,相互聆听和学习可以改进的地方。因为HOP(人和组织行为安全学)认为错误并不是一个选择,不能将错误简单归结为一种违规的行为,因为这样会使我们忽视很多导致这种错误发生的重要因素。很多时候,我们将这种错误视作一种“偏差”。偏差可分几种情形,一种是极少发生的“故意偏差”,因这是一种主观上有选择的破坏规则的行为,所以这不是HOP(人和组织行为安全学)包括的范畴;还有一种是“无意偏差”,这是一种人类易犯的错误;还有一种是“日常偏差”,员工普遍都会发生这种情况。后面两种“偏差”是HOP主要研究和分析的对象。100个动作中人的可靠性是怎么样的呢?秦之刚举例道,假如完成一项有100个步骤的工作任务,每一个步骤完成的正确率为99%,最终完成整项任务的“不出错”的概率却只有37%(0.99100)。秦之刚总结道,即使每一个工作步骤看似完美到近乎100%的正确,到最后整项任务完成的总犯错的概率竟然可高达60%以上。员工犯错的根源在哪里呢?哪些因素对人的犯错影响最大?根据长期的数据统计与分析,一个人受组织因素犯错的影响是很大的,比受个人因素的影响要大得多:任务环境因素占75%,个体因素占25%。??图7??“当下因素”的6大分类?秦之刚举了一个他亲身经历过的组织风险因素的例子。在一家塑料工厂,管理者一直在努力提高工人清洗过程中换螺杆的速度,时间从20分钟缩减到15分钟,又缩减到10分钟,最后创记录地缩减到7分钟。实际上,在换螺杆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员工的安全,要将该设备有关的能源锁定,加上清洗操作的时间,7分钟的时间是很难完成安全措施和清洗作业的。受“考核指标”这一组织行为的影响,员工为了提高所谓的工作效率,肯定会在“安全保障”方面节省时间,去“冒险”操作也就在所难免了,不安全的行为也就发生了。管理者重视安全,但只在口头上加以强调,而不像是安排生产那样,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指标,这实际上会产生负面的组织因素,使员工通过“冒险”而将提高生产率放在首位,只考虑各种生产指标而置安全于脑后,“现实很残酷”。秦之刚还播放了一个“电梯的故事”小视频,来说明组织行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是很大的。在一个电梯里,多个乘电梯的人的行为很容易受第一个进电梯的人的影响。当其脱下帽子,即使其他人不愿意“从众”,但是受到集体压力的影响,还是与大家的“脱帽子”行为保持了一致。秦之刚的助手唐秉杰为大家现场演示了一个搭建积木塔的游戏。当积木塔搭好后,开始从下面抽一个个木块,也就象征着一个个防御被破坏掉。当积木塔下面出现的洞越来越多的时候,说明整个防御体系出现了问题。由于领导与员工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即使有很多木块从底部或中间已被抽去,在塔倒下来之前,领导从上往下看,整个塔看上去仍是完整无缺的,所有的问题不一定能够被及时发现,当最后一根“稻草”压死“骆驼”的时候,一切都为时已晚。通过这个游戏,秦之刚强调,一定要及时发现安全管理中的“潜在陷阱”。这也正像我们在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的时候,会将所有好的要素设计进去,但是受“当下因素”的影响,原来好的要素会慢慢地变异,一些潜在情况也会逐渐显现,如潜在的系统缺陷、触发失误的“陷阱”等。组织本身也会发生“蜕变”,也会成为不安全因素。员工是很多事故的“触发因素”,而员工触发的潜在条件却隐藏在我们的组织中。失误并不是原因,而是后果,是一个被“触发”的后果。要培养员工的习惯性的“不安意识”(而不是“安全意识”),更要考虑出错的“可能性”。这是一种关于出错可能性和潜在的系统薄弱环节的恐惧的态度,提示员工要在失误之前就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安全生产方面,同样适用。?与传统安全行为学的区别秦之刚强调,HOP(人和组织行为安全学)不是BBS(行为安全学)的“升级版”。他详细地列举了两者之间的区别。HOP不是一个独立的新项目,是在原来已有的工具、理念基础上对人与组织犯错的更深的认识,是一种可以与健康安全、环境、质量结合在一起的运营理念,是一个更大的发展。但BBS是一个独立的项目。BBS通常需要很密集的资源,要发动所有的员工来观察周围同事的行为与所制定标准的偏差,并且只专注员工具体的行为,而不是去承认人是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