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批评史复习重点
11.刘勰《文心雕龙》:风骨(92-94)、神思(87)风骨:风骨是追求实现先进社会理想的奋斗精神和在受压抑而理想不得实现时的抗争精神在美学审美理想上的体现。刘勰提出的“风清骨峻”不只是一种艺术美,更主要的是一种理想的人格美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它和中国古代文人崇尚高洁的精神情操、刚正不阿的骨气是分不开的。(p92)“建安风骨”就是建安诗人对动乱现实的悲忧和对壮志抱负的歌颂在艺术风貌上的表现。(p93)“清风”指的是一种高尚的人格精神情操和人格美。“骨峻”大都指作品“事义”所表现的和经典相近的思想力量。(p94)神思:①“神思”指的是文学创作中作家的思维活动特点,始终伴随着具体物象;始终伴随着情感活动;始终伴随着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艺术思维过程中生动丰富的艺术艺术想象活动情状。 ②神思活动过程中,文学家的思维活动始终都适合客观物象结合在一起的,同时这种神思活动又是和作家的感情起伏联系在一起的。 ③作为创作主体的神与作为创作客体的物的融合统一,是艺术构思活动的基本美学原则。(p87)12.钟嵘:“自然英旨”(103)、滋味说(105)自然英旨: 强调诗歌创作以自然为最高美学原则。(1)主张诗歌以抒情为主,做到感情真挚而不虚假。 (2) 反对大量使用典故,过分讲求声律。 (3)主张以?直寻?的方式直接写景抒情来表诗人情志。对后代诗歌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103)滋味说:钟嵘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最早明确提出以“滋味”论诗的诗歌评论家。他认为诗歌必须有使人产生美感的滋味,才是诗歌的最高境界。把“滋味”作为衡量作品的重要尺度,使之成为古代文论中的基本审美范畴。钟嵘的“滋味”说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 1、诗之滋味,要借塑造艺术形象来抒情;2、诗歌要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3、有“滋味”的诗歌,必须要做到文与质的统一。在诗歌创作中,只要能“指事造型,穷情写物”,综合运用“赋、比、兴”艺术手法,就能创作出既有“风力”又有“丹彩”的诗歌,使人感动,回味无穷,达到诗歌的极致。(105)13.陆机:“意不称物、文不逮意”“颐情志于典坟、处中区以玄览”“诗缘情而绮靡”(72、74)“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前者指的是构思不能充分表现描写对象,后者指的是文章不能充分表现构思。(72)“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这是陆机针对“意不称物、文不逮意”提出的关于创作前应该具有的两个方面:一是要有虚静的精神状态,统观全局,烛照万物,思虑清明,心神专一;二是作家要广泛地学习前人的文章和著作,吸取其丰富的创作的经验。(p72)“诗缘情而绮靡”:陆机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主张,具有开一代风气的重大意义。他只讲缘情而不讲言志,不管他主观上有没有意识到,实际上是起到了使诗歌的抒情不受“止乎于礼”束缚的重大作用。(74)14.王昌龄:三境说——王昌龄认为诗有三境,一是物境,二是情境,三是意境。(121)15.韩愈:气盛言宜——这里所谓的“气盛”中的“气”不是老庄所说的自然之气,而是像孟子所说的“配义与道”的后天修养而成的“浩然之气”。(135)16.柳宗元:文有二道——柳宗元提出要对诗歌和非文学文章明确加以区分。他所说的文有二道,其一是指学术著作、非文学文章,其二是指诗歌(139-140)17.杜甫:对屈宋、四杰和齐梁诗人的态度杜甫对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给予很高评价,她他指出四杰作品虽然有劣于汉魏之近风骚,但都具有自己独特风格。另外他对齐梁诗人持有客观的认识,他认为虽然齐梁文学有缺点,但是应该充分吸收其“清辞丽句”,接受其有价值的艺术经验,而舍弃其卑下、轻艳的一面。18.苏轼:随物赋形、传神论(160)随物赋形——注重文艺的自然本质,讲求创作符合创作对象本身的内在特点,指的是创造要顺乎自然、恰到好处地表现事物的本质特点,其目的是为了让刻画的艺术形象合乎自然造化的最高标准。苏轼认为要得自然真态的关键在努力做到以传神为主而形神并茂。传神论——(1)苏轼所谓“神”指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性。“神似”即要求艺术表现事物自然的、真实的、充满个性特点的风格面貌。(2)苏轼的传神论特别强调自然天成和任情率真。(3)苏轼在强调神及神似的同时,并不反对形似,而是把神似看作是形似基础上的更高层次。(161)19.李清照:词别是一家——词“别是一家”之说,是李清照《论词》的理论核心,是李清照词学批评的基本出发点,是宋代词学注重词体艺术的本体精神表现。她不赞成用诗的方法来写词,提出词别是一家的同时,还论述了词的历史发展,指出词是在开元天宝间“乐府声时并著”的情况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1)20.严羽:“兴趣”理论,别材别趣“兴趣”理论——严羽把诗歌艺术特点归纳为“兴趣”二字。关于“兴趣”他在《沧浪诗话》中有三种说法,一是兴趣,二是兴致,三是意兴。三者的意义相近,侧重点不同:兴趣重趣,兴致侧重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