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文献发展史考试重点参考
中医文献发展史重点
上古医疗技术的传播方式是(言传口授)或者(口耳相传)。
周秦医学文献
安徽阜阳汉墓出土简书《万物》,该书为汉以前之早期本草类著作。
长沙马王堆汉墓古医书,计有《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却谷食气》、《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导引图》、《养生方》、《杂疗方》、《胎产方》、《十问》、《合阴阳》、《杂禁方》、《天下至道谈》等。
他十一脉灸经》乙本),全面论述人体十一条经脉循行走向及所主治的疾病。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论述经脉学说的文献。可能为《灵枢 经脉》的祖本。
帛书《五十二病方》 现存一万余字,全书分52题,每题都是治疗一类疾病的方法。现存医方总数283个,用药达247种,估计原方总数应在300以上。内科病的治疗在全书中所占比重不大,外科病所占比重为最大,最为突出。该书在论述疽病的治疗时,已初步运用辨证论治原则,其处方讲究加减化裁,注意对证用药。在论述痔疮的治疗时,除了运用各种药物疗法外,还记载了精彩的手术疗法。其他所载治法多种多样,除了以内服汤药为主之外,还有大量的外治法,如敷贴法、烟熏或蒸气法、熨法、砭法、灸法、按摩疗法、角法(火罐疗法)等。治疗手段的多样化,也是当时医疗水平提高的标志之一。
迄今发现最早的气功导引专著《却谷食气》。篇幅较长,原文有近500字,现今可辨认者仅270余字。从现存的残文来看,它主要记载的导引行气的方法和四时食气的宜忌。该篇认为,要根据月朔望晦和时辰早晚及不同的年龄特征来讲究呼吸吐纳,尽量吐故纳新,做好深呼吸。还提出要顺从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来行气。《却谷食气》不仅对研究我国气功导引的源流和发展历史,还是对指导今人进行锻炼,均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导引图》。描绘了44个不同年龄的人在做各种导引动作。这44人的动作姿态大致分为三类:一为呼吸运动,一为活动四肢及躯干的运动,一为持械运动。图中还标明了通过导引可以治疗的某些疾病名称。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既知最早的妇产科专书——《胎产书》。本书主要记载了养胎、埋胞、转胞、求子及产后处理等内容,包括男女交合孕子的时机,十月孕期胎儿逐月发育的状况;妊娠期饮食起居的宜忌及其对胎儿的影响;产后胞衣的处理和埋藏方法;胎儿生别的选择,认为通过饮食调理和食物选择,可以直接决定胎儿的性别(这是限于当时科学水平所提出的一种看法);求得子嗣的方法,主张夫妻双方同服某种药物来治疗不孕症;还有产后如何搞好母婴荣健等等,其中不乏精辟的见解。
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古医籍 《脉书》、《引书》
10,周秦医学文献特征:a,就医学文献的范围而论,从基础理论到临学文献的应用,以及养生、术数、房中、医疗制度、医林人物等各个方面,都曾有过不同形式的文献问世,为后来医学文献的全面展开,开创了道路。b,就文献形成的时期而言,在周代前期及中期,医学文献为数不多,史记亦少,至春秋以后,特别是从战国至秦这一时期,有大量的古籍著录和出土文物考证,为汉代医学文献的整理研究和医学著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c,就学术水平而论,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认识上的深化,二是学术上的理论化。d,就学术流派而论,充分体现了百家争鸣、多学派并存的特点。e,就学术的发展情势而言,亦显示继承与发展的问题。f,就古医籍的形式而言,反映了从单篇别行到多篇并行的发展趋势。
两汉三国医学文献
《针灸甲乙经》作者晋初皇普谧。
《汉书 艺文志 方剂 》将医方部分分为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医经类,《黄帝内经》在8卷、《外经》37卷,《扁鹊内经》9卷、《外经》12卷,《白事内经》38卷、《外经》36卷、《旁篇》25卷。经方类,《五脏六腑痹十二病方》30卷,《五脏六腑疝十六病方》40卷,《五脏六腑瘅十二病方》40卷、《风寒热十六病方》26卷、《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23卷、《五脏伤中十一病方》31卷、《客疾五脏狂癫病方》17卷、《金创瘈疭方》30卷、《夫人婴儿方》19卷、《汤液经法》32卷、《神农黄帝禁食》7卷。上经方11家,274卷。
道家经典《太平经》一书残缺较多,也是今存有有关道教医学文献的最早著录者。就内容而论,诸如阴阳、五行、天文、历算、驱灾驱邪、守一养神、祝由复文等无不论及。道教《参同契》汉代魏伯阳撰,其内养与炉火之术,对两晋及南北朝期间影响尤大,故后起之作,多不枚举。“三篇之作,总叙大易、内养、炉火三道”。以上二书,作为道教早期古籍,具有一定代表,其中有关医学之内容,已具有道教的某些特色。作为医学基础理论,在《太平经》中,已突出对精、气、神的论述,为后来《黄庭经》的问世,奠定了基础。而《参同契》之内养与炉火之术,则是继承先秦以来,养生法与黄白术(即丹术)的成就,加以发展而成。另外,道教用以驱邪治病之复文,后来竟发展为有些教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