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引力历史
引力历史,看完觉得爱因斯坦上辈子一定拯救过银河系
未来论坛 Future Forum?02月19日 11:45分类 :科学?爱因斯坦?引力波?互联网
在谈论引力波之前,还是先让我们来搞清楚“引力”到底是什么吧。有人也许会说:“这还不简单?中学物理就学过了。” 事实上,从牛顿方程到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人类对引力的理解已经走过了几个阶段。
最近,关于引力波被发现的相关报道登上各大媒体头条,人们的微信朋友圈也被一代新网红引力波频频刷屏。
然而在谈论引力波之前,还是先让我们来搞清楚“引力”到底是什么吧。有人也许会说:“这还不简单?中学物理就学过了。” Too young too simple!事实上,从牛顿方程到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人类对引力的理解已经走过了几个阶段。
看完下面的内容,你一定也会和小编一样感叹爱因斯坦的人生就是大写的NB~那么就点击今日第二条微信内容,报名参加本年度第一期理解未来讲座吧,虽然成不了爱因斯坦,至少也可以给大脑充充电~
1687:牛顿的万有引力艾萨克·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对引力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为天文学家预言行星运动提供了精准的工具。然而其中也不乏诸如计算水星精确轨道这样的问题。
所有行星的轨道都会发生进动——即在其他行星的引力拖曳下,星体每绕太阳公转一周,其椭圆轨道的长轴也会略有转动。
水星:原谅我放荡不羁爱自由
水星进动的问题在于,其进动速率与牛顿理论所预言的不符。所差的数值虽然微小,对天文学家来说却已经大到不容忽视的地步了。
还好牛顿不是有强迫症的处女座,不然妥妥得被逼疯
1859: “火神星”
为了解释水星的特立独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耶提出了运行轨道离太阳更近的一颗看不见的行星——“火神星”(Vulcan)的存在。他认为火神星的引力影响了水星运行的轨道。但一次次观测过后,科学家们仍难觅火神星的踪迹。
1905: 狭义相对论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凭借他的狭义相对论震撼了整个物理学界。自此开始,他将引力纳入方程式,迎来了他的下一项突破。
1907: 预言重力红移
重力红移是由爱因斯坦首先在完成广义相对论的过程中提出来的。
爱因斯坦预言,在强引力场中,原子发出的光波长会随着其逃离引力场而增长,整体频谱会向电磁波谱的红端发生偏移。
1915: 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其第一项伟大之处在于它对水星轨道的准确预言,包括之前原因不明的诡异进动。
广义相对论还预言了黑洞和引力波的存在,尽管连爱因斯坦本人都经常表示对它们难以理解。
爱因斯坦:意识太超前,连我自己都理解不了
1917: 受激辐射理论化
爱因斯坦发表了论文《辐射的量子理论》,表明了受激辐射的可能性。 爱因斯坦提出,激发态原子能够通过释放以光子为形式的能量向低能级跃迁。这一过程称为自发辐射。 而在受激辐射中,外来的光子与激发态原子相互作用,使激发态原子跃迁至低能级上,释放与外来光子同相位、同频率及同运动方向的光子。这一过程为激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18: 预言惯性系拖曳
约瑟夫·兰斯与汉斯·蒂林通过广义相对论推导出,空间中大质量天体的运转会对其周围的时空产生“拖曳”效应。
1919: 首次观测引力透镜
引力透镜是指在大质量天体如黑洞周围,光会发生弯曲。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使我们看到其背后的天体。在1919年5月的一次日全食中,人们观测到近日处星体的位置出现了轻微的偏差。这表明太阳的质量使光发生了弯曲。
1925: 首次测量重力红移
美国天文学家亚当斯对大质量星体表明发出的光进行了量度,探测到了红移,证明了爱因斯坦的预言。
1937: 预言星系引力透镜
瑞士天文学家弗里茨·兹威基提出,整个星系亦可作为引力透镜来产生作用。
1959: 重力红移被证实
通过在哈佛大学杰佛逊实验室塔顶端和底端进行实验,庞德和雷布卡准确测量到了光子在两个辐射源之间运动过程中的能量改变,从而证实了重力红移效应。
1960: 受激辐射与激光
美国加州休斯研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梅曼第一个发明出了激光。
1960年代:黑洞初现端倪
60年代见证了广义相对论复兴的曙光,也因此发现了因为黑洞的巨大引力形成的星系。 至此证明在所有大型星系中都存在质量巨大的黑洞,且在星体之间分布着小型黑洞。
1966:观测引力时间延迟
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夏皮罗提出,如果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那么当无线电波在太阳系中运动时,会因为太阳引力而减缓速度。
引力时间延迟效应于1966-1967年间被夏皮罗通过实验证实。从地面向金星发射雷达波,再测量信号返回地球的时间。通过计算,夏皮罗发现,当地球、太阳和金星最大程度在同一条直线上时,雷达波往返的时间因太阳质量导致了延迟,证明了爱因斯坦的理论。
1969:对引力波的误报
美国物理学家韦伯首次对引力波探测进行了实验。然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