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语文(通用版)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高考第2大题(一) 命题方向3 分析综合 Word版含答案.docVIP

2017届高三语文(通用版)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高考第2大题(一) 命题方向3 分析综合 Word版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命题方向三 分析综合  (2016·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文本见命题方向一例1)完成后面的问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 考生答案 误区诊断学生甲 A 原文说“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A项说“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该选项命题人运用“添”的手段添加了“皇上并未因此发怒”来设置干扰项。其实从“帝竟留中不下”可知帝并未发怒所以A项表述与原文一致。学生乙 B B项相关信息是“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朝右皆惮之”项增加了表因果关系的词语“以致”。其实原文中就B项表述符合原文内容。该选项命题人设置了强加因果的陷阱作为干扰项。 本文主要人物是陈登云主要事迹及品格有:①弹劾贵妃之父——不畏权贵;②检举多名重臣——敢于直言;③抨击选才制度——敢于直本题从曲解词义的角度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D项歉收”有误原文是“大饥”;“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有误原文中说“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此处的“赍”是“赏赐、给予”的意思不是“筹措”的意思。 仔细比对识破6大陷阱 1.比对时间:命题者常把事情发生的时间故意颠倒、搞错。考生作答时要了解以时间、地点叙写的文言材料的顺序特点要善于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注意敏感的时间顺序识破“时间错误”的陷阱。2.比对地点:比对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地点与原文是否一致识破命题者所设“地点错误”的陷阱。3.比对人物:辨析时应抓住“是谁4.比对关键细节:命题者常会对原文关键细节(关键词语)故意错解以迷惑考生。这种曲解文意的方式正成为设题的主要陷阱。因为错误极其细微故要认真、细心比对识破命题者所设“曲解文意”的陷阱。5.比对添加内容:命题者故意添加一些貌似合理的内容“制造”出错误选项来6.比对因果关系:这类干扰项往往把没有因果关系的事件硬说成是因果关系或者颠倒了“因”和“果”两者之间的关系。辨析时要注意选项中“因此”“以致”等表因果的词语。在遇到涉及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与原文中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因果关系是否恰当从而识破“强加因果”(或因果颠倒)的陷阱。 [专 项 练] 一、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判断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并阐释理由。1.(2016·全国乙卷)原文: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选项: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 本题从张冠李戴和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表述不当。派赵滋前去的是皇上而不是曾公亮;另外派使者去告诉赵滋并没说让使者偕同。2.(2016·全国丙卷)原文: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选项: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 3.(2016·天津卷)原文:予一见不敢再也亦未知其孝。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选项: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 本题从曲解文意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不正确4.(2016·山东卷)原文: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选项: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  )【答案】 × 本题从曲解文意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理解错误。原文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