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褶皱地区剖面图..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6褶皱地区剖面图.

读褶皱区地质图并作地质剖面 目的 学会从地质图上认识褶皱的分布特征,学会作褶皱区地质剖面图,并用文字描述褶皱。 内容 读褶皱区地质图 本区地形地貌特征: 图区范围,东西长XX公里,南北宽XX公里。面积为XX平方公里。区内主要村镇为北部的北庄与南东角的李家村。图区中部地形相对较高,其最高峰为暮云岭海拔大于450米,南北地形相对较低,其最低点海拔小于150米,相对高差约300米,属于低山丘陵区。 区内水系主要为北部的细水与南部的东流水,总体走向约为北东65度,流向由西向东。 区内山系总体走向为北东—南西向,分布于区内中部广大地区,海拔高度多大于200米,山谷多为南东、北西向展布。 图区地层发育特点: 区内区内发育地层为Q4 、J3、J2、P2、P1、C3、C2、C1、S1、O2地层。根据地质图及地层产状特点,S1与C1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P1与J2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C3 与J1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Q4角度不整合于下伏各老地层之上。 地层分布特点:Q4主要分布于细水、东流水两侧低洼地带。J3分布于图区的北西角,倾向约为315度,倾角24度。J2分布于图区的北西部与南部倾向X度,倾角X度。其他(略)。 图区褶皱构造特征: 区内褶皱构造发育,褶皱总体展布方向(轴线走向)为NE45°。 由北西至南东依次分布有北庄向斜、暮云岭背斜、青岩顶向斜(倒转向斜)等。各褶皱的要素(略)。 绘制褶皱区剖面图 剖面线的选择:选择区内垂直于主要褶皱的轴线延伸方向(构造线方向)。 地形曲线的绘制(同前)特别注意微地形的影响。 投影地质界线(同前),一定要准确。 Q4界线的处理与下伏地层界线的勾绘。 先绘制不整合面以上的地层与褶皱核部的地层,在绘制不整合面以下的地层和褶皱翼部的地层。特别注意褶皱两翼的次级变化。 褶皱轴面产状的确定(见书)与剖面深部褶皱转折端位置的确定。 褶皱翼部地层产状不一致时,地层界线的勾绘(利用等厚原则)。 整饰图件 擦去辅助线或点。 确定图例 图上10个,再加角度不整合界线1个,剖面及代号1个,共12个。 写好图名、比例尺、标上剖面上的重要地名地物(青岩顶)等。 上墨、上色。 各组成部分的放置一定要合理。 (四)作业 1、按“褶皱的描述”的要求,用文字描述青岩顶向斜。 2、作《暮云岭地区地形地质图》的A-B剖面并着色。 3、按规笵要求在《暮云岭地区地形地质图》上着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