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校园软暴力解析
校园里来自老师的软暴力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校园软暴力”, 并了解它的具体表现及对人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掌握日常生活中如何克制歧视行为以及应对软暴力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许多学生恐怕都有这种体会,上学的时候都程度不同地受到老师的冷落,有的是一个方面 ,有的是在一门课上。就是最优秀的学生,有时也不能例外。比如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对于学生不良行为的鄙视、轻蔑与嘲弄、给脸色;对学生进行公开通报批评、要求学生作公开的检讨、把学生转入层次比较低的班级和学校等等。校园里这种来自老师的以冷落和语言伤害为主要内容的被称作“校园软暴力”。
“校园软暴力”由来已久,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暴力却愈演愈烈。原本师生关系比较和谐美好的校园,现在却日趋冷漠,校园变得杀气戾气十足。更令人担忧的是大家面对这些看不见的“软暴力”,有的已经习以为常,有的则麻木了,致使这些“软暴力”显现出了越来越严重的后果。
一、什么是校园软暴力
软暴力是指用语言、表情、神态、文字等形式对人的精神和内心造成伤害的行为。软暴力实际上是一种情感上的虐待、心灵上的摧残。学校也不是世外桃源,在学校里发生的软暴力,我们称之为校园软暴力。校园软暴力是指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生生之间,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互相在精神上和心灵上造成伤害的行为。目前校园里最常见的软暴力主要来自老师。被软暴力之后的学生常会感到自己被歧视、被忽视、被轻视,精神和尊严遭到打击,毫无自信、倍感自卑,孤立无援。
校园“软暴力”它不像行为暴力一样可以留下证据、伤痕等,而且常常难以分清责任,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对方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的。因此,在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被口诛笔伐,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并大幅度降低的现阶段,随之而来的“校园软暴力”却明显抬头,越演越烈。软暴力之所以在校园里盛行,还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1.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教育向来主张对孩子的教育要从严。但“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里的“严”往往被解读为“责罚”二字。千百年来,“责罚”一直被视作教导孩子“成人”、“成才”的最有效、最必须的手段。所以,古代的严师手里经常握着一把厚厚的戒尺。不仅如此,责罚孩子在我国还具有某种“形而上”的哲学根据,“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打是亲、骂是爱”之类的“齐家治国平天下”格言使对孩子的教育暴力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到现在,这种以“责罚”为手段的教育方式,至今仍然被一些家长和老师奉为信条。
2.教师本身缺失必备的素养 当前教育体制中引进的激烈竞争,比如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使教师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教师长期在精神压力之下,需要寻找释放的途径。而学生有时就成了部分教师的释放空间。当与学生发生矛盾或学生的行为失范时口无遮拦,完全失去了教师应有的心态和体面。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对待屡教不改的顽劣学生,须施猛药,下重手,使其认识到对自己所犯错误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受到一定的处罚,才能有所悔改,至少将有所收敛。这些观念都是“软暴力”产生的温床。
3.学校管理不严。由于现在对分数过分的追求,导致学校有意无意的放松了对软暴力这方面的要求,有时候要求的模模糊糊,力度不够。对老师的培训也大多集中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对心理和教育技巧上的培训相对较少。因此,为了能考个好成绩,让学生罚抄,写保证书,写检查等等这些软暴力的做法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至于来两句损话,用冷漠的态度,不屑的表情,更是家常便饭。
3.学生及家长对“软暴力”默许。 一直以来,学生和家长对老师“恨铁不成钢”的“敲打”表示理解。即使在施教过程中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也被认为是由受教育者引起的,学生不知如何应对教师的“软暴力”伤害;家长一方面对于教师的做法报以宽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有“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无奈。因为孩子往往要在一个老师的手下学好几年,惹得老师不高兴,恐怕遭殃的还是自己的孩子。这种种原因,无形中给予校园“软暴力”一个容身的空间。
4.至于学生之间的软暴力主要是因为很多家长和老师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成绩上,忽视了对孩子关心他人感受、同情弱者等方面的人文素养教育,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储存”过关爱他人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正是这种人文教育的缺位,养成了孩子惟我独尊、漠视他人感受的偏狭性格。使得孩子在处理问题时不能恰当约束自己的行为,而是肆无忌惮地伤害别人。
二.司空见惯的校园软暴力现象
现阶段的校园软暴力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挖苦与讥讽,这种方式造成的隐形伤害既损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同时贬损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它增强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极易造成师生冲突。常见的校园软暴力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语言伤害。包括谩骂、讥笑、嘲讽、挖苦,用侮辱性的语言故意伤害他人。例如:“你比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