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2护理相关理论与模式.
教案续页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三节 压力与适应理论
重点、难点:压力反应的过程、对压力的应对及压力在护理中的应用。
一、压力的概念
(一)压力
压力又称“应激”,这个词源于拉丁文“stringere”,意为紧紧捆扎或用力提取。压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不同的学科对压力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对压力有不同的解释和看法。“压力学之父”塞利(selye)从生理学角度人为:压力是人体应对环境刺激而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心理学家拉扎勒斯(Lazarus)则人为,压力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及心理紧张性反应状态的过程。
(二)压力源
压力源是指任何能使人产生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常见的压力源可分为四类。
1、躯体性 指对个体直接产生刺激作用的各种刺激物,包括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及生理病理因素的刺激,如冷、热、光线、噪音、药物、细菌、月经期、缺氧、外伤等。
2、心理性 指来自大脑中的紧张信息而产生的压力。如焦虑、挫折、比赛、不详的预感等。
3、社会性 指各种社会现象及人际关系产生的刺激。如孤独,人际关系紧张,战争、地震、下岗等。
4、文化性 指文化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刺激。如人从一个熟悉的文化环境到另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而出现的紧张,焦虑等反应。
二、有关压力的学说
对压力的生理及社会心理学研究是从19世纪中叶以后才开始。特别是自汉斯-塞利于20世纪40-50年代提出压力学说以来,压力作为人类全面认识健康与疾病的一个重要概念,已成为医学,社会学,心理学,护理学等学科的研究重点,并相继出现了许多与压力有关的理论及学说,这些学说对指导护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主要对塞利的压力学说作进一步说明。
(一)压力 汉斯-塞利认为,压力是人体应对环境刺激而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这种反应包括一般适应综合征及局部适应综合征。一般适应综合征是人体对压力源的全身性,紧张性,非特异性反应,如全身不适、疲乏、疼痛、失眠等。局部适应综合征是机体在出现全身反应的同时所出现的某一器官或区域内的反应,如身体由于局部炎症而出现的红肿 提出重点、难点,简述压力在临床中的危害性
内容讲述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内容阐述
教案续页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热痛和功能障碍。
(二)压力反应的过程
塞利认为压力反应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警告期、抵抗期和衰竭期。
1、警告期 机体在压力源的刺激下,出现一系列以交感神经兴奋为主的改变,表现为血糖升高、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肌肉紧张度增加。这种复杂的生理反应的目的是动用机体足够的能量以克服压力。
2、抵抗期 若压力源持续存在,所有警告期反应消失,机体的抵抗力处于高于正常水平的状态,使机体与压力源形成对歭,对歭的结果有两种;一是机体成功抵御了压力,内环境重建稳定;二是压力持续存在进入衰竭期。
3、衰竭期 由于压力源过强、长时间侵袭机体,便机体的适应性资源被耗尽,个体已没有能量来抵御压力源,这样,不良的生理反应可能会不断出现,最终导致个体抵抗力下降、衰竭、死亡。
(三)压力与疾病的关系
压力是维持正常生理和心理功能必要的条件。对压力的适应有助于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长期压力作用对健康会产生消极作用,塞利认为,“适应”在疾病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适应不良就能引起疾病。适应不良包含两种情形;防卫不足与防卫过度。防卫不足可引起严重感染或溃疡等,而防卫过当可致过敏、关节炎、哮喘等。
三、对压力的防卫
人对压力有自然的防卫能力,同时,还可通过学习建立新的应对技能,来主动应对压力。以下防卫模式,有助于人们避免严重压力反应。
(一)第一线防卫 生理与心理防卫
1、生理防卫 指遗传,一般身体状况、营养、免疫功能等生理上对压力做出适应反应的能力。如完整的皮肤和健全的免疫系统可保护人体免受病毒和细菌的侵袭。
2、心理防卫 指心理上对压力作出适当反应的过程。人们常常在潜意识的状态下运用一种或多种心理防卫机制,解除情绪冲突,避免焦虑和解决问题。如当个体听说自己身患不治之症时,可能予以否认,这种带有自我欺骗倾向的心理防卫,如果运用适当,有益于身体的健康,如果过度运用或运用不当,将导致不良后果。心理上的防卫能力取决于个体过去的经验,受教育的程度、生活方式、经济状况、生活焦虑的倾向及性格特征等。
(二)第二线防卫 自力救助
当一个人压力源较强、而第一线防卫较弱时,会出现一系列的身心压力反应,若反应严重,就必须进行自力救助,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1、正确对待问题 首先进行自我评估弄清产生压力的来源,然后采取相应的办法进行处理。即减轻压力源的强度或改变自己的感受和反应,不能否认问题的存在和任其滋长。如:让家人分担繁重的家务。
2、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