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中国文学史
                     陈师道春怀示邻里①断墙著雨蜗成字②,老屋无僧燕作家。剩欲出门追语笑③,却嫌归鬓逐尘沙。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④ 。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⑤ 。 ①这首七律是后山诗中的名篇。作于元符三年(1100)春,当时作者被罢官后赋闲在徐州,寓居于僧舍。这年,哲宗病逝,十七岁的徽宗继位,由向太后处分军国大事。她为了缓和两党矛盾,曾下诏赦还被贬谪在外的元祐党人如苏轼等。陈师道听到这一消息后,对自己的前途也产生了一线希望。但当时政坛风云变幻莫测,不久向氏逝世,徽宗又重新起用“新党”,对元祐党人实行更残酷的打击和迫害。陈师道于次年便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了。这首诗通过向邻里表示自己对游春的态度,含蓄地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政坛变化的感受和期待。 ②蜗成字:蜗牛爬过后留下的粘液,形如篆字。③剩欲:颇欲,很想。 ④“风翻”联:“网开三面”用商汤故事。据《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谓商汤曾令设网捕猎者撤除三面之网而仅留一面,以示仁慈。后因用作称颂帝王施行仁政的典故,常用以比喻宽刑赦罪。两衙:谓蜂群早晚两次聚合,如同部属之参衙。任渊注引《埤雅》称:“蜂有两衙应潮”。蜂在排衙时,是海潮将到的征兆。 ⑤尾联:“春事”指探春赏花之事。 容有:应该还有。舟 中①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②。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③。①《宋史·文苑传》载:“言者谓(师道)在官(为太学博士)尝越境出南京(今河南商丘)见(苏)轼,改教授颍州。又论其进非科第,罢归。”这首诗就是后山在去颍州的船上所作。②气压句:是指三江五湖也没有这么大的风浪。气,气势,指水势。“三江”之名始于《尚书·夏书·禹贡》 和《周礼· 夏官·职方氏 》;“五湖”也有很多说法,这里是泛指大江、大湖。③不尽句:是指去国还家(被罢职)的苦闷心情无法充分表达。示三子①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②。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③。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④。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⑤。①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陈师道以生活穷困,送妻子寄居外家,远赴四川。至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陈师道因苏轼推荐得徐州教授一职,妻子才得以回到家乡。这首诗就是他即将到家与妻子久别重逢之作。三子:作者有二男一女。②归近句:谓归期近时,自己控制不住喜悦之情。任渊注:“《脞说》载独孤遐诗曰:‘近家心转切,不敢问来人。’”③眉目句:谓儿女的面貌都记不清了。④哂:微笑。⑤尾联:是说明知不是梦,可是心里却迷迷忽忽,怀疑是梦中相见。了知,明白。忽忽,恍惚不定的样子。李清照夏日绝句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②。①这首五言绝句,是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这是一篇宋室南渡以来,鲜明体现了时代精神和爱国思想的杰作。全诗仅只四句,二十字,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诗中以古喻今,通过咏史对宋高宗执行逃跑投降政策,进行了谴责和批判,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诗题一作《乌江》。 ②项羽:秦末起义军领袖之一,后与刘邦争天下,兵败,自杀于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长江边上的乌江浦)。  江东:江南。项羽早年跟随其叔父项梁在江东起义,带领八千子弟兵渡江而西,最后全军覆灭。他无颜去见江东父老,因而在乌江自杀。 题八咏楼①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② ①本篇写于绍兴五年(1135),李清照避难金华时。诗中写她登楼眺望,从而引起忧时丧乱的爱国情怀。诗人为之忧愁的并非个人的悲惨遭遇,而是山河社稷、名胜古迹的前途与命运。八咏楼:在浙江金华城西南。原名元畅楼,相传为南朝齐隆昌元年(494)沈约为东阳太守时所建。楼成后,沈约曾赋《登元畅楼》和《八咏诗》题其壁间,“一时传为绝唱,而楼遂成盛迹”(《金华县志》)。后人因称为“八咏楼”。 ②十四州:宋代两浙路辖二府、十二州,共十四州。苏 轼和子由渑池怀旧①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②,坏壁无由见旧题③。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④。①嘉祐元年(1056)苏轼与其弟苏辙(字子由)随父亲苏洵从眉山到汴京应试,途中曾寄宿于河南渑池僧舍,并在墙壁上题诗留念。嘉祐六年,苏轼赴凤翔签判任,苏辙送他至郑州。苏辙返回汴京后寄《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 不久,苏轼又路经渑池,旧地重游而当年接待他们的奉闲和尚已死,寺舍也面目全非,壁上的题诗无从寻觅,想起子由的赠诗,苏轼便步子由原韵写成此诗。诗中通过追忆往事,感叹人世无定,激励子由和自己当勉力向前,表现了苏轼初入仕途时期对人生的感悟,诗人时年26岁。此诗对人生的感悟颇有禅机,所谓“刹那真如驻永恒”;而“雪泥鸿爪”也成为一个成语。苏轼也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湖北省丹江口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物理试题(含答案).pdf VIP
- 英语公开课课件(试卷讲评课).ppt VIP
- 2024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英语真题试卷(含答案).pdf VIP
- 历年(2005-2014)安徽省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doc
- 2024年秋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单词默写版 .pdf VIP
- 一种背压式汽轮机及对空排汽系统.pdf VIP
- 松鼠 课件 (36)(完美版的).ppt VIP
- 人教小学年级数学公式大全.doc VIP
-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主题解读+单元教学设计+当堂训练+教学反思).pdf VIP
- 极核AE4维修手册.pdf VIP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