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陵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陵镇

第三章 周陵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一 发展机遇分析吃农家饭,住农家院,采农家果,享农家乐 地理位置 周陵镇位于咸阳市北郊,距市区3公里,东靠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南依咸阳市文林路,208省道、312国道、迎宾大道、机场高速路、五陵塬旅游路等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全镇有38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人 ,耕地5.8万亩,总面积52平方公里,是咸阳市有名的小康镇和文明镇。 2005年被国家文明委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 2.区位优势 该镇位于咸阳市北郊城乡结合部,南距市区3公里,东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1公里,交通便利。省、市规划的陕西咸阳航空港产业园区已落户我镇,更为周陵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3.交通优势 五条省市交通干线成了全镇经济发展的五条“金丝带”,给我镇带来了独具特色的交通优势:第一条是迎宾路,是咸阳市重点工程项目之一,自咸阳北大门出发,南北穿过全镇境内,把镇政府驻地与机场、咸阳市区相连接;第二条是咸宋路(208省道),为二级道路,自镇域东南方向穿境而过;第三条是旅游路,自东向西把毕塬上的周秦汉唐王陵一线相连,是我镇旅游开发的基础优势之一;第四条是四号路,为三级公路,呈东西向自我镇北部切过,在极大地方便了镇域北部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的同时,也成为联系农村与城市经济的重要纽带;第五条是银武高速(312国道),自我镇北部穿过,在与迎宾路、四号路交叉处设有大型立交,出口东西南北。 4.旅游优势 周陵文物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周、秦、汉、唐等8个朝代105座帝王将相陵墓分布其中,除周文王、周武王陵外,现保存比较完整的有姜太公陵、西汉元帝魏陵、成帝延陵、哀帝义陵、汉平帝康陵,秦始皇的五百童男童女登车东瀛遗址、石羊南下饮水遗址,还有文王的八卦路等,潜在效益巨大,开发前景广阔。. 二.规模发展模式 1.规划思路 (1)合理运用生态自然和人文历史资源 评估当地的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 开发前即分析环保规划 发掘和升华独特的人文和历史资源 引导当地居民积极参与环保与旅游 (2)投资兴建完善的基础设施 规划多种交通方式,便捷旅游地的抵达方式和沿途风景 注重较早开展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区域魅力和土地价值 完善通讯,餐饮,住宿及娱乐文化的配套及质量 (3)利用开发主体整合协调多方资源 争取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 通过区域整合旅游资源,形成著名的旅游市场,打造具有整体影响的品牌 积极开展与投资者,当地居民的广泛合作 (4)执行多方位高起点的市场推广 2.规划模式 A旅游城镇建设型 概述 在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把旅游开发与城镇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旅游小城镇,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具备条件 居住条件,基础设施具有一定的基础。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 B.文化旅游结合型 周陵镇历史文化积淀丰富,“文王演八卦,武王平天下”的历史故事在民间广为传颂,周文化“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者”的风尚,在周陵甚为盛行。辖区内文物旅游资源丰富,周、秦、汉、唐等8个朝代文物遗迹遍布全镇,有古墓葬、古遗址120余处,素有“天然历史博物馆”和“东方金字塔群”的美称。 结合周陵镇的历史文化背景,打造祭祀文化 历史背景——周陵祭祀的源流 周文王和周武王,以他们继承和发展周族先祖后稷和公刘开创的农耕文化及翦灭残暴的商纣政权的功绩,使他们在中华文明史上,享有崇高的威望。三千多年以来,中华土地上的各族政权,无不对他们尊崇备至。文王、武王、周公等人也就成了华夏子孙共同崇拜的偶像,受到各代人的以祭祀方式表达的敬仰和怀念。日久天长,祭祀方式也经历了由分散到集中,由庙祭到陵祭的演变。 一)、庙祭。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在洛阳寻找周的后裔,找到一名叫姬嘉的人作为周室的继承人。赐给他土地三十里,民三千户,封他为周子南君,世代在这里祭祀周人的祖先(地在今河南汝州市)。元帝初元五年(前44年),姬嘉之孙姬延年进爵为承休侯。此外,《汉书·地理志》和《汉书·郊祀志》记“湖(地在今河南省灵宝之西),有周天子祠二所”、“虢(今陕西宝鸡县虢镇),有黄帝子,周文武祠”。以上所记的两处周文王、武王祠,一在关中以西的虢,一在关中以东的虢。   东汉后期,在汉家陵阙衰落的同时,被曹丕所说“人以为”的周文王陵、武王陵却在民间被尊奉起来。此后,有了《魏书·地形志》所记的“石安县有周文王祠”。北魏时,长安的州牧和郡守常祀周文武庙。延兴四年(474年)四月,魏孝文帝派东阳王拓跋丕在长安祭周文王和周武王庙,算是秦汉以后对周文武王的最高规格的祭祀。唐贞观、显庆、天宝等年间,均祭周文王于丰,祭武王于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束力周文王、武王祠宇,在咸阳者,宜令有司精加修饰(《文献通考》)。”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东汉以后,官方对周文武王的祭祀,有的在渭北的咸阳,有的在渭南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