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宝应旅游文化
宝应旅游文化12语教张曼丽46号宝应县地处江苏省中部,隶属扬州市。全县总面积1468平方公里,辖15个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以及意大利(宝应)工业园,人口92万,其中城区面积61平方公里、人口25万。宝应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4℃。?宝应秦时建县,始名东阳县,隋初改为安宜县。公元762年,境内获“八宝”献于皇帝,唐肃宗视为祥瑞,遂改年号上元三年为宝应元年,改县名安宜为宝应,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帝王年号定名的县邑。宝应历代人文荟萃,三国时期“建安七子”之一陈琳,明代大画家陶成,清代经学大师刘宝楠、京剧鼻祖高朗亭,均出生于宝应。周恩来少年时曾在宝应读书生活。宝应文化底蕴深厚,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电影《柳堡的故事》发生地就在宝应,一曲“九九艳阳天”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电影《八仙的传说》、《新柳堡故事》也都取材、拍摄于宝应。宝应地灵人杰,物华天宝,是投资兴业的风水宝地。?宝应交通十分便利,淮江公路、京沪高速、丹宝明公路、安大公路、金宝南线、京杭大运河、以及正在规划建设的连淮、扬、镇的扬镇铁路等穿境而过,至扬州、南京、上海、北京等地均有高速通往,周边有淮安机场、盐城机场、苏中江都机场、南京机场。?宝应是闻名遐迩的中国荷藕之乡、中国水鲜美食之乡、国家首批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县城、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有机食品基地县,境内湖荡密布,生态优越,风光宜人,已初步形成了以古城旅游区为主体,运西宝应湖旅游风景区和运东射阳湖旅游风景区为双翼的旅游发展格局。目前,宝应共有国家级旅游景点8家和省级水利风景区1家。其中:有人们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好去处,陆域面积3500亩,水域面积4500亩,拥有“水、岛、林、鸟”等自然要素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江苏省精品乡村旅游区,省乡村旅游二十强——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原扬州白鹿岛生态旅游区0;有规划面积1万多亩,占地面积3000亩,园内河渠纵横,水网密布,盛产鱼、虾、蟹、龟、鳖等水产品,遍长芦苇、蒲草等水生植物,人称“苏中沙家浜”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2A级旅游景区——射阳湖荷园旅游区;有占地66亩,四面环水,典雅清秀,别具一格,因其石、砖、木、铜雕均极其精致,号称“苏中雕花园”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纵棹园;还有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宝应革命烈士纪念馆、柳堡“二妹子”模范民兵活动中心、宝应博物馆、宁国寺等国家2A级旅游景区(点)及南水北调第一站宝应站省级水利风景区。全县已经形成了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白鹿岛生态旅游区)——纵棹园----宁国寺----射阳湖荷园——柳堡“二妹子”模范民兵活动中心——南水北调宝应站的旅游精品线路及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古城文化旅游等线路。?此外,与旅游相关的“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设施完备。全县现有星级饭店3家、其中3星2家,规模宾馆16家;国内旅行社及分社7家,国际旅行服务网点3家;休闲、KTV等规模休闲娱乐场所20多家;专营荷藕制品、有机食品、玻璃水晶工艺品及乱针绣等地方特产的旅游商品专卖店近50家。?随着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和旅游宣传的不断加大,全县接待国内游客突破了100万人次,宝应旅游业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今后宝应旅游业将按照“一城三区的总体布局,坚持?“以生态观光游为基础,休闲度假游为主调”的发展目标,突出“水韵荷乡,生态画廊”的旅游品牌,加快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努力建成华东地区较有影响力的生态度假旅游目的地。一、各景点详细介绍1、中国第一牙——古菱齿象牙化石?该象牙化石系2003年9月16日,在南水北调工程宝应潼河段夏集镇万民村施工现场发现出土,该象牙呈月牙状弯曲,表面平滑,通体呈浅白色,上有少许棕色条纹;质地疏松,该象牙化石还没有完全石化,属亚化石;全长420厘米,最大直径22.2厘米,为目前国内出土同类化古之最,堪称“中国第一牙”。据专家初步考证,此化石为古菱齿象牙化石,该象又名长毛象,是一种适应于寒冷气候的动物距今至少一百多万年的更新世时期。宝应地区古为大海,故一万年前,江淮地区的寒冷气候为猛犸象的成活提供了条件古象牙的出土,对于研究古代里下河地区的自然环境、生物状态、气候特点、地质演变等具有重要的意义。2、“县城史略”——宝应历史大事纪?运河古邑邗沟起,江淮望县得宝地。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古邗沟的开通,成为宝应有史记载的开端。如果我们将宝应文物与县城发展史联系起来,就会发现宝应的历史发展,是和古老大运河息息相关的。一部古代宝应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宝应运河发展史。大运河最早的一段是邗沟,汉代射阳古城是邗沟的北端重镇,与广陵(今扬州市)扼邗沟南北两极。东汉末年,作为南北通行之路的邗沟已部分湮塞,当时任曹魏广陵太守的陈登,于白马湖、津湖之间开凿夹耶渠,对邗沟进行了疏通与截弯取直工程,为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