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XX大厦导轨式爬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XX大厦导轨式爬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按专家论证审查报告修订)
签 名
日 期
编制人:
审 核:
审 批:
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盖章)
年 月 日
1工程概况
XX大厦结构属框支剪力墙结构,T4~T7四栋塔楼地上一至三层为裙房,四层为转换层,五层(标高17.4m)至三十二层(标高109.2m)为标准层,标准层层高3.4m,采用导轨式爬架作为标准层的外墙脚手架,从五层开始搭设架体并安装爬升设备,至十层搭设安装完毕,并开始提升,爬架爬升至三十二层。满足主体结构施工的防护要求,爬架下降时,满足外墙装修施工时外防护和操作架的需要。
2主要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99)[4]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DGJ08-905-99);
[5]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3危险源识别与监控
(1)脚手架工程事故的类型分析
1)整架倾倒或局部垮架;
2)整架失稳、垂直坍塌;
3)人员从脚手架上高处坠落;
4)落物伤人(物体打击);
5)不当操作事故(闪失,碰撞等);
6)爬升系统、动力及控制系统或安全保障系统故障等。
(2)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
1)整架倾倒、垂直坍塌或局部垮架
①构架缺陷:构架缺少必须的结构杆件,未按规定数量和要求搭设连墙件等;
②在使用过程中任意拆除必不可少的杆件和连墙件等;
③构架尺寸过大、承载能力不足或设计安全不够与严重超载;
④地基出现过大的不均匀沉降。
2)人员从脚手架上高处坠落
①作业层未按规定设置围挡防护;
②作业层未满铺脚手板或架面与墙之间的间隙过大;
③脚手板和杆件因搁置不稳、扎结不牢或发生断裂而坠落;
④不当操作产生的碰撞和闪失等;
不当操作大致有以下情形:
A.用力过猛,致使身体失稳;
B.在架面上拉车退着行走;
C.拥挤碰撞;
D.集中多人搬运或安装较重构件;
E.架面上的冰雪未清除,造成滑落。
3)落物伤人(物体打击)
①在搭设或拆除时,高空抛掷构配件,砸伤工人或路过行人;
②架体上物体堆放不牢或意外碰落,砸伤工人或路过行人;
③整架倾倒、垂直坍塌或局部垮架,砸伤工人或路过行人等;
4)其他伤害
①在不安全的天气条件(六级以上大风、雷雨和雪天)下继续施工;
②在长期搁置以后未作检查的情况下重新投入使用;
③脚手架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没有保持安全操作距离等。
(3)危险源的监控
1)对脚手架的构配件材料的材质,使用的机械、工具、用具进行监控;
2)对脚手架的构架和防护设施承载可靠和使用安全进行监控;
3)对脚手架的搭设、使用和拆除进行监控,坚决制止乱搭、乱改和乱用情况;
4)对附着式脚手架的爬升系统、动力及控制系统和安全保障系统进行监制;
5)加强安全管理,对施工条件和施工环境进行监控。
4安全技术设计
4.1一般规定
(1)根据轨道式整体升降脚手架的搭设几何尺寸及施工荷载符合《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的表 4—34B且只有 8步半15.2m高,因而,立杆稳定性、纵横水平杆抗弯刚度、强度及扣件的抗滑力均满足要求,故不需进行计算。
(2)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和《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技术规范》(JGJ130-2001)对风荷载的规定,风荷载对高层建筑施工用外脚手架影响,可将脚手架作为以连墙杆为支座的连续梁,经计算可知只要连墙杆能起到支座作用,则风荷载引起的弯矩是很小的,根据《高层建筑施工手册》提供的数据,在标准风载作用下,脚手架杆件内产生的应力,尚未达到杆允许应力的 1/100,一般可忽略不计。
(3)雪荷载对脚手架的影响:由于下雪天及积雪时,一般不进行施工,脚手架上的施工荷载减少,而雪停止再继续施工时,又要先消除积雪后方可施工,故不进行雪荷载的计算。
(4)由于脚手架是临时的工程,其所用材料、机具、设备属周转性质,陈旧的及有破损的钢管、扣件及机具在拆下保养期间,进行更新或维修,因此不再进行疲劳计算。
(5)设计原则按极限状态设计法的要求,对轨道式整体脚手架结构或构件分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的极限状态进行计算。
4.2构造体系要求
4.2.1导轨式爬架平面布置
(1)某教育大厦工程T4—T7塔楼设64个提升机构,相邻两个提升机构的水平间距不大于7.2mm。
(2)根据电梯、井架的位置和施工流水段及结构外形合理设置提升单元,在塔吊附墙处架体不断开,每个提升单元采用电动整体提升。
(3)架体最底部采用承力主框架,提升机构处采用竖向主框架。承力主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