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上千道题目)之二.docxVIP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上千道题目)之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诗词鉴赏大全(上千道题目)之二

(唐)杜牧 1 赤 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 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二乔:即大乔、小乔,她们分别是东吴前国主孙策和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 【评析】: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 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 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对于这首诗的后两句,宋代的许顗事非常反感。 他在《彦周诗话》中批评说:孙权的霸业系此赤壁一战,若这一仗打败了,那么国家就要灭亡,百姓就要遭殃,而杜牧不担忧这些大事,只担心“二乔”会被捉去,实在是“措大(对读书人的蔑称)不识好恶”,你认为这一批评成立吗?为什么?如果把末句改为“国破家亡在此朝”,又如何?请就以上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许顗的评论是一个既浅薄又粗暴的批评。 文学创作讲究以小见大,通过个别反映一般。 大乔、小乔虽与这次战役并无直接关系,但她们的身份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 东吴不亡,她俩决不会被俘;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 杜牧说.铜雀春深锁二乔.,正意味着.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下东吴的彻底覆亡。 如果按照许顗那种意见,将诗句改为.国破家亡在此朝.,就诗味全无了。 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是诗的生命。 因此,杜牧这两句诗不但没有错,反而以小见大,富于形象性,显示了诗人艺术处理上的匠心。 2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注: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1)这首诗反映的是我国传统节日__节的情景。 ( 2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 ( 4分)(1)重阳(2)不同意。 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 ( 或者另一种回答:同意。 诗人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的情绪,但诗人在最后借用齐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淡然的心境,显示了旷达的情怀。 ) 3山 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山行:在山中漫游。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深秋天气寒冷。 “寒”字是用来点明时令的。 石径斜:指山中石路盘旋。 白云深处:指山林的最深处,远望白云层生。 坐:因。 这两句说,我停下车来在山中行走,是因为爱看枫林的晚景,那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鉴赏提示]这是一首优美的景物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自然景物的感情。诗的前两句写秋山远景,把一幅白云缭绕的景象呈现在读者眼前。 而这幅景象却不是冷幽的,在那.白云深处.的深山之中,仍然.有人家.,有着生活的活力。后两句着力写出一片火红的枫林,分外艳丽。 全诗把秋天的景物写得极富生命力,使这首诗具有开朗的意境,成为人们传颂的佳作。 ( 1)本诗前两句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等意象,后两句才是重心所在,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 。 ( 2)从色彩、气氛上看,前两句疏淡、清冷,后两句 ,前两句为后 两句起了一种 作用。 ( 3)本诗写的是秋天的景色,但并没有肃杀之气和感伤情调,作者的心情和精神是 的,这也是这首诗脍炙人口的原因之一。 ( 1)枫林晚景(秋色)图 (2)鲜艳、热烈/衬托(映衬、铺垫) (3)愉悦向上 4初冬夜饮 淮阳多病偶求欢, 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注:淮阳,指西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多次被流放。 本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来? 请选择你认为在炼字炼句方面堪称典范的例子,予以点评。请简析.明年谁此凭栏杆.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作用。 本诗刻画了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抒发了诗人思念故园的情思、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壮志难酬的隐痛。 诗题中的.饮.字,诗歌中的.淮阳多病..客袖侵霜..明年谁此.等词语,均可表现这一点。 侵霜.一词.霜.字一语双关,既有风霜、风尘之意,也有彰显作者孤寒心境的作用。 .侵霜.更增流离之苦,饱含辛酸。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5旱 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注]金河:河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 秋半:八月是秋季当中的一个月,所以“秋半”指八月。 虏弦开:指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向南侵扰。 这两句说,秋天北方少数民族骑兵拉弓射雁,大雁惊飞,四散哀鸣。 仙掌:西汉长安建章宫有铜铸仙人,伸掌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