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超高产结构及其调控..doc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再生稻超高产结构及其调控.

再生稻超高产结构及其调控 谢华安1,李义珍1,姜照伟1,卓传营2,张上守2,郑荣和2 (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州 35003;2 福建省尤溪县农业局,365100) 摘要:在福建省尤溪县建立再生稻良种良法超高产示范片6.7hm2,5年平均产量头季12811kg·hm-2,再生季7512 kg·hm-2。研究明确:(1)头季以每穗粒数变异最大,与产量相关最密切,次为每m2穗数,二者合计对形成超高产的贡献率达99%。达到产量12~14t·hm-2的单位面积总粒数为每m2 4.5~5万粒,其穗粒结构,汕优明86为每m2 300~340穗,每穗140~160粒,大穗型的Ⅱ优航1号为每m2 240~280穗,每穗180~200粒。(2)再生季以每m2穗数变异最大,与产量相关最密切,次为每穗粒数,二者合计对形成超高产的贡献率达97%。达到产量7~8t·hm-2的单位面积总粒数为每m2 3~3.5万粒,其穗粒结构,汕优明86为每m2 560~600穗,每穗50~60粒,大穗型的Ⅱ优航1号为每m2 440~580穗,每穗60~80粒。(3)头季超高产的难点是如何在足穗数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大穗,突破每m2总粒数的瓶颈。主要调控技术是:早播早栽,延长本田营养生长期;壮秧密植;畦厢式种稻结合间歇性沟灌;改进施肥技术。(4)再生季超高产的关键是大力提高腋芽萌发率,形成比头季多一倍的穗数,以多穗补小穗之不足。主要调控技术是:种好头季稻;提高根系后期活力;高留稻桩;重施芽苗肥。 关键词:再生稻;超高产;产量结构;调控技术 我国1600多年前就有再生稻零星栽培的记述。但从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一批具有高再生力的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问世,利用单季杂交稻的茎生腋芽萌发成穗又收成一季再生稻,才成为一种新的种植制度悄然崛起。1997年我国再生稻发展到75万公顷,头季单产7.5 t·hm-2左右,再生季平均单产2.04 t·hm-2。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近期育成多个强再生力的超级杂交组合,在尤溪县作再生稻栽培。6.7公顷中心示范片5年来头季平均产量超过12 t·hm-2,再生季平均产是达到7~8t·hm-2,由此辐射带动全县6000公顷再生稻生产,头季和再生季5年平均产量分别达到9062 kg·hm-2和4413 kg·hm-2。显示了再生稻良种良法的巨大增产潜力。估计我国南方有300多万公顷稻田适宜种植再生稻。这是一个确保未来粮食安全的亟待开发的宝藏。 现将近期关于再生稻超高产结构及其调控技术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骥为提升大面积的生产力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谢华安,1941年生,研究员,院长,主要从事杂交水稻育种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子课题(2004BA520A12-2,5) 1 材料与方法 1.1 示范片的产量验收及产量构成调查 2000~2004年在示范片种植的超级杂交稻组合,先后有汕优明86、Ⅱ优明86和Ⅱ优航1号。每年在头季成熟期和再生季成熟期,都组织专家对示范片按产量高中低水平抽样验收产量,每丘抽样田收割不少于67 m2,称湿谷后取1kg晒干扬净称重,计算扬净晒干率,再按含水量13.5%核算干谷量,最后按各级产量水平所占面积比率,计算出示范片的加权平均产量。验收产量同时,每丘抽样田分5点计数50丛穗数,取10丛考种。2000年还在头季调查30丘,再生季调查25丘汕优明86的不同产量水平田块的产量及其构成。方法是每丘田分5点收割2 m2稻株,计数穗数后脱粒晒干,扬净称重,另取10丛稻株考种。 1.2 氮肥水平试验 2001年在尤溪县西城镇麻洋村进行。头季设6种施氮水平(每m2施N 0g,7.5g,15g,22.5g,30g和37.5g),按基蘖肥与穗粒肥8︰2分施。试验田的再生季各处理每m2统一施N17.25g。每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小区面积18 m2。再生季也设6种施氮水平(每m2施N 0g,5.75g,11.5g,17.25g,23g和28.75g),按促芽肥与促苗肥8︰2分施。试验田的头季每m2统一施N 22.5g,P2O5 15g,K2O 22.5g。每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小区面积18 m2。观察记载项目及方法见参考文献4、6,其他试验设计及方法见参考文献2、3。 1.3 统计方法 按以下标准化方程求算各产时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通径系数(P): P1 +r12P2+r13P3+…+r1nPn =r1y r21P1 +P2+r23P3+…+r2nPn =r2y r31P1 +r32P2 +P3+…+r3nPn =r3y …… 在通径分析中,产量的总变异,等于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相关系数与直接通径系数乘积之和,并标准化为1: ∑(y-)2= r1yP1+r2yP2+r3yP3+…+P

文档评论(0)

stz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