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尖大山隧道二次衬砌砼施工工艺流程设计解析
五尖大山隧道二次衬砌施工
序号 衬砌类型 a h 备 注 1 Ⅲ级 40 168 拱墙采用C30砼。 2 Ⅳ级 45 183 拱墙采用C35钢筋砼。 3 Ⅳ级加强 45 193 拱墙采用C35钢筋砼。 4 Ⅴ级 50 201 拱墙采用C35钢筋砼。 5 Ⅴ级加强 50 201 拱墙采用C35钢筋砼。 6 洞门 70 198 拱墙采用C30钢筋砼。 3、施工工艺流程设计
4、施工方法
4.1 施工准备
4.1.1 原材料及配合比准备。
4.1.2准备模板台车、排水盲管、防水板、止水带、预埋槽道等材料机具。
4.1.3 仰拱填充层已完成,基础部位的虚碴及积水清理干净。
4.1.4整体模板衬砌台车、拌和站、输送泵、运输车、捣固机械等处于可正常运转状态,计量准确,设备能力满足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需要。
4.1.5 二次衬砌作业区段的照明、供电、供水、排水系统满足衬砌正常施工要求,隧道内通风条件良好。
4.1.6 各种辅助洞室已开挖支护完毕。
4.2监控量测确定二衬施作时机
4.2.1隧道二次衬砌施作一般情况下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变形基本稳定应符合下述条件:
4.2.1.1隧道周边变形速率明显下降并趋于缓和;
4.2.1.2水平收敛(拱脚附近7天平均值)小于0.2mm/d、拱顶下沉速度小于0.15mm/d;
4.2.1.3施作二次衬砌前的累计位移值,已达极限相对位移值的80%以上;
4.2.1.4初期支护表面裂隙不再继续发展。
4.2.2浅埋隧道应及早施作二次衬砌,且二次衬砌应予以加强。
4.2.3围岩变形过大或初期支护不收敛,又难以及时补强时,可提前施作二次衬砌,以改善施工阶段结构的受力状态,此时二次衬砌应予以加强。
4.3 断面检查
用全站仪检查隧道中线,水准仪等检查隧道标高,隧道断面仪检查断面尺寸和净空大小等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4 透水盲管安装
4.4.1 纵向透水盲管透水盲管布置应圆顺,不得起伏不平。透水盲管应采用5cm长的锚固钉及PE板窄条(8×20cm)锚固在面上,锚固钉间距按50cm布置。
4.5.3 防水板加土工布铺设采用无钉铺设工艺,采用从上向下的顺序铺设,松紧应适度并留有余量(实铺长度与弧长的比值为10:8),检查时要保证防水板全部面积均能抵到初期支护面。
4.5.4.在隧道边墙,拱部按纵、横向间距1米,用电钻钻孔,打入膨胀螺栓,将3mm的铁线水平拉紧固定在螺栓上。
4.5.5将防水板加土工布沿台架环向展开,,,防水板纵向搭接处,0.6m,轨道中线同隧道中线重合,两根钢轨高差不得大于1cm,前后轨道高差不得大于1cm。
4.8.2模板台车组装好后,须严格检查台车的断面尺寸、各部位的工作状况,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台车就位前,须严格检查初期支护断面尺寸是否符合要求、防排水设施、预埋件位置、孔洞尺寸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4.8.3台车就位时,须用仪器严格控制拱顶高度及中线,起拱线尺寸,大腰中线尺寸和轨面中线尺寸。中线、标高偏差控制在5mm以内。组间环向接头错台不大于2mm。
4.8.4模板台车就位后,先锁定,后进行加固支撑。为避免在浇筑边墙混凝土时台车上浮,还须在台车顶部加设木撑或千斤顶。加固时必须牢固,避免机械碰撞支撑,严格控制两侧混凝土灌注高差。
4.8.5模板台车固定好后必须报监理工程师,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准备开盘灌注。
4.8.6隧道进口曲线段应考虑内外弧长差引起的左右侧搭接长度的变化,以保证弧线圆顺,减少砼施工接缝错台。台车模板要与混凝土有适当的搭接(≥10cm,曲线地段指内侧)撑开就位后检查台车各节点连接是否牢固,有无错动移位情况,模板是否翘曲或扭动,位置是否准确,保证衬砌净空。
模板台车作业程序流程
4.8.7模板台车在施工时,要消除加工误差、提高精度;加固要牢固、避免碰撞与松动;要对台车及时保养与维修;同时严格按要求进行混凝土灌注,避免混凝土错台、跑模等通病发生。
4.9 挡头板及止水带安装
4.9.1台车端部的挡头板应能保证设计衬砌厚度,并可适当调整以适应其不规则性,挡头板结构应能保证衬砌环向接缝榫接,以保证接头处质量,增强其止水功能。
4.9.2台车就位后立即对模板表面涂抹脱模剂,脱模剂要均匀涂抹在模板上,严禁局部淤积或将脱模剂喷洒到钢筋上。脱模剂刷涂均匀,无漏刷现象。然后安立堵头板,要求支撑牢固。止水带应固定在挡头模板上,先安装一端,浇注砼时另一端应用箱型模板保护,固定时只能在止水带的允许部位上穿孔打洞,不得损坏止水带本体部分;固定止水带时,应防止止水带偏移,以免单侧缩短,影响止水效果。止水带定位时,应使其在界面部位保持平展,不得使橡胶止水带翻滚、扭结,如发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