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天津地区高二生物关于酶的资料课件.pptVIP

2006年天津地区高二生物关于酶的资料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6年天津地区高二生物关于酶的资料课件

酶为生活添姿彩 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在临床上与抗生素复合使用,能增强抗生素的疗效。 果胶酶能分解果肉细胞壁中的果胶,提高果汁产量,使果汁变的清亮。 残留在牙缝里的食物残渣是细菌的美食,也是导致龋齿的祸根。含酶牙膏可以分解细菌,使我们牙齿亮洁,口气清新。 加酶洗衣粉比普通洗衣粉有更强的去污能力,把衣物清洗得更加干净鲜亮。 多酶片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当你消化不良时可以服用。 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T.Schwann,1810-1882)从胃液中提取出了消化蛋白质的物质(后来知道,是胃蛋白酶)。这才解开胃的消化之谜。 资料2: 在19世纪,酿酒业在欧洲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酿出的葡萄酒经常莫名其妙地变酸。受这一问题困扰,科学界非常重视对发酵过程的研究。 当时人们已经知道,酿酒就是让糖类通过发酵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糖类是怎么变成酒精的呢?许多化学家都相信这是一个纯化学过程,与生命活动无关。 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L.Pasteur,1822-1895)通过显微镜观察,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J.V.Liebig,1803-1873)却坚持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两种观点争执不下。 你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他们的观点的正误? 把活酵母细胞弄破,收集它里面的物质,用于酿酒,看能不能成功发酵。 结束这一争论的是德国化学家毕希纳 (E.Buchner,1860-1917)。他把酵母细胞放在石英砂中用力研磨,加水搅拌,再进行加压过滤,得到不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在这些汁液中加入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就冒出气泡,糖液居然变成了酒。这一结果跟糖液中含有活酵母细胞是一样的。他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 从毕希纳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毕希纳的实验说明,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裂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这种物质由活细胞产生,可在细胞内外起作用。 到底这种物质的本质是什么? 资料3:美国科学家萨姆纳(J.B.Sumner,1887—1995)也认为酶是蛋白质。1917年,他从资料中得知刀豆种子中脲酶含量相当高(这种酶能使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便决定从刀豆种子中提取纯酶。他尝试了各种方法,历经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终于在1926年的一天清晨惊喜地发现,在用丙铜作溶剂的提取液中出现了结晶,这说明提取物达到了一定的纯度。这种结晶溶于水后能够催化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然后他又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萨姆纳历时9年才证明脲酶是蛋白质,并因此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你认为他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你如何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证明结晶是蛋白质? 到了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们相继提取出多种酶的蛋白质结晶。(图),并且指出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资料4:多年来,科学家一直以为所有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然而,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一些RNA分子也具有酶的催化作用。例如,有一种叫做RNaseP的酶,这种酶是由20%的蛋白质和80%的RNA组成的。科学家们将这种酶中的蛋白质除去,并且提高了镁离子的浓度,他们发现留下来的RNA仍然具有与该种酶的催化活性。后来的科学家进一步证实,某些RNA分子同那些构成酶的蛋白质分子一样,都是效率非常高的生物催化剂。如四膜虫的rRNA前体具有催化活性。 目前已有发现具催化活性的DNA的报道 酶的概念: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 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20世纪60年代以前,医院里用的葡萄糖是用盐酸催化淀粉水解的方法来生产的,生产过程需要在245 kPa 的高压和140-150℃的高温下进行,并且需要耐酸的设备。60年代以后改用酶法生产。那么,用酶来水解淀粉生产葡萄糖有什么优越性? 现在采用酶制剂的方法生产过程为:将30%的淀粉浆与耐高温的α--淀粉酶混合后加热到90-110 ℃ ,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被水解成由10个左右的葡萄糖组成的糊精。然后,再加入糖化酶,在55-60℃保温,水解40h以上,糊精被水解为葡萄糖。由这种方法生产的葡萄糖很容易分离纯化,而且产量高,质量好。

文档评论(0)

dlmu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