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事故风险评价-液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化肥事故风险评价-液氨.

9.事故风险评价 9.1风险识别 9.1.1风险物质的识别 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和贮存有一定量的易燃、易爆、有毒等原辅材料及中间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主要为:氨、CO、H2S、H2等。 工程涉及到的危险品其主要理化特性和危险类别见表9-1系列。 表9-1 生产中使用的主要危险化学品及其危险类别 序号 物质名称 危险类别 序号 物质名称 危险类别 (1) 氨 有毒气体 (2) 一氧化碳 易燃气体 (3) H2S 易燃气体 (4) H2 易燃气体 (5) CH4 易燃气体 9.1.2风险因素的识别 本工程工艺过程复杂、控制点多,部分装置的反应器、贮槽等具有一定温度、压力,有些工艺设备是在高温下运行,部分生产装置内部是易燃、易爆的化合物,因此对设备及相应管道的承压、密封和耐腐蚀的要求都很高,存在着因设备腐蚀或密封件磨损破裂而引起泄漏及着火爆炸的可能性。在运输、贮存或者操作不当时会发生燃烧、爆炸、腐蚀及毒性危害,人体接触这些物料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根据工程特点,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分析如下表9-2。 表9-2 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事故发生环节 类型 原因 贮存 泄漏 阀门破损、设备破损,违章操作,安全阀及控制系统失灵 中毒 泄漏导致现场危险品浓度超标 火灾、爆炸 泄漏、明火、静电、摩擦、碰撞、雷击 生产 泄漏 加料、放料 火灾、爆炸 停电、停水、自动控制失控 中毒 泄漏导致现场危险品浓度超标 烫伤、冷伤 保温、保冷失去作用 运输 泄漏 管线破损、泵密封不佳、车辆事故等 火灾 泄漏与空气接触,明火、静电、雷击 表9-1(1) 氨的理化性质及毒性描述 标识 分子量:17.03 分子式:NH3 CAS号:7664-41-7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相对密度:(水=1) 0.82(-79℃);(空气=1)0.6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熔点:-77.7℃? 沸点:-33.5℃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毒性:毒性:属低毒类。急性毒性:LD50350mg/kg(大鼠经口);LC501390mg/m3,4小时,(大鼠吸入)。刺激性:家兔经眼:100ppm,重度刺激。亚急性慢性毒性:大鼠,20mg/m3,24小时/天,84天,或5~6小时/天,7个月,出现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血胆碱酯酶活性抑制等。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性:大肠杆菌1500ppm(3小时)。细胞遗传学分析:大鼠吸入19800μg/m3,16周。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闪点: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氨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15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表9-1(2) 一氧化碳的理化性质及毒性描述 标识 分子量:28.01 分子式:CO CAS号:630-08-0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相对密度:(水=1)0.79;(空气=1)0.97 溶解

文档评论(0)

stz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